近來,服裝企業出現“抱團出海”的熱潮。記者留意到,廣州超級獨角獸SHEIN日前收購美國品牌管理公司Sparc集團三分之一股權,引發服裝業內熱議。據了解,Sparc集團擁有Forever 21和Brooks Brothers等知名品牌,SHEIN作為廣州跨境電商的龍頭企業完成了收購,也意味著其正帶領服裝產業走進全球化的新階段。這新階段背后,是服裝供應鏈模式數字化的成功轉型。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在已達萬億美元級別規模的全球服裝市場中,跨境電商銷售占比超過30%。業內預估,當傳統服裝行業碰上新零售經濟時代,實現柔性供應鏈定制化改造,不僅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還是賦能企業成功出海的根基。
現象:
服裝企業抱團出海熱,產業跨境生態漸成
今年,服裝出海是紡織服裝行業一個重要的賽道。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6年服裝鞋履及戶外運動GMV合計將達2.5萬億元,占跨境B2C電商份額的46.2%。海外服裝需求旺盛,國產服裝出海占先機。
區域一體化的大市場生態,將是服裝產業的大趨勢,其中在推進紡織服裝產業外貿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如何為紡織服裝產業外貿型從業者、廠家、品牌及上中下游配套企業提供跨境電商出海核心環節的優勢解決方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想要持續這股“熱”,需要有配套的產業生態“接住”。針對服裝企業抱團出海,業內資深人士認為,面對地域文化差異與各種風險,中小企業想要成功出海是需要借助平臺的力量,需要整合上下游資源優勢,打造合作發展與資源共享的協作體,才能增強貿易競爭力。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秘書長陳韶通告訴記者,得益于當前全球化商業的紅利期,行業應積極聚焦服裝產業跨境出海的公共服務平臺的打造:一方面為跨境服裝生態圈各類群體提供一個從跨境服裝線上批發采購交易,跨境原創設計,服裝原料集采(包括企業產品展示、資源整合,海外品牌建設、海外潮流趨勢分析等)的服裝生態一站式服務。另一方面致力于打通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終端銷售,渠道服務等產業鏈上下游緩解等業務協同,幫助傳統制造企業出海。
“服裝作為傳統行業,它的痛點在于復雜的供應鏈很難甚至無法被標準化。但出海熱催生了解決痛點的方案,目前正在產業各端口迅速成長”,陳韶通說道。
行業:
依托柔性智造,廣州服企出海占先機
位于廣州番禺的騰隆服裝,在接入數字化的生產管理系統、落地標準化工廠以及打造5S工廠后,企業扭虧為盈。這正得益于柔性供應鏈,“工廠生產管理進行了全面革新”, 負責人孟強告訴記者,最初工廠里僅靠人工來進行制單、核價和統計,操作麻煩且錯誤率高。在使用數字化技術工具后,不僅能實時且全盤監測生產情況,細化到每個款式、每個環節、每個機器的統計,且能及時發現異常調整。即便不在工廠,也能通過系統,與管理人員溝通對接,保證生產品質、及時出貨。
“以前每天都要跑車間盯現場,現在每天第一件事看經營看板,下班前最后一件事看經營看板,所有情況都在看板上,很清晰。”孟強的騰隆服飾已將生產團隊規模擴大到500余人,將管理模式延展到江門、清遠、肇慶工廠里。近來他還引入了智能化的吊籃、吊掛設備,進一步構建數智化生產。
像騰隆服裝這樣的中小服企在廣州還有很多。而目前擁有比較優質資質的廠商,合作接入的都是SHEIN的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在近年出海熱中占盡優勢。
究竟何為“柔性智造”?柔性智造,實際上可理解為服裝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一環,最能體現其創新性的,就在于柔性供應鏈中靈活的按需供應。以SHEIN為例,在實時分析跟蹤時尚趨勢的前提下,其柔性供應鏈模式對所有SKU都能從非常小的訂單開始,如果銷售趨勢好立刻返單,不達預期則中止生產,而業內傳統慣例的起訂數是上萬。
柔性智造十分利好廣州服裝企業。首先,能從源頭上減少庫存浪費。其次,能從前端時尚趨勢、設計開發、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等各環節進行全鏈路的信息化,進而帶來能效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