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在電腦前點點鼠標,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坐在家中便能購入全球萬千好貨。
跨境電商,不僅讓中國消費者方方便便“買全球”,也使中國商品漂洋過海“賣全球”。
開年以來,關于跨境電商的話題熱度持續升溫。
究其原因?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
在當前全球貿易下滑的背景下,跨境電商呈現逆勢增長的態勢。
作為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一個個跨境包裹,正在給千千萬萬中國商家帶來海外新商機。
小包裹開啟大市場
——國產好貨成為海外“顯眼包”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我國有1.83萬億元的貨物通過跨境電商出口到世界各地,是五年前的2.3倍。
中國古老工藝的草編托特包、淘米水洗發露成了歐洲消費者的心頭好。
海外養貓家庭中,來自中國的智能貓砂盆和自動喂食器成為新寵兒。
鋰電池、太陽能電池也成了全球買家競相下單的熱門品。
——中小企業強勢出海占“C位”
2023年,全球購物App下載量前十榜單中,中國電商占據半壁江山。
榜單背后,新的機遇隨之而來。我國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站到了國際“C位”。
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主體已超10萬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數量達到165個,從中心城市、省會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延伸。
我國跨境電商銷售網絡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跨境電商獨立站建設超20萬個。海外倉數量超過2400個,面積超過2500萬平方米。物流、支付、快遞等第三方服務商服務全球數十萬客戶。
跨境出海
傳統產業遇新機
得益于近幾年電商平臺功能的日趨完備、供應鏈更加快速靈活,讓不少中小企業做起跨國買賣越來越便利,足不出戶就能賣全球。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正在為國內傳統產業帶來新變化。
——服裝企業為何平添“新煩惱”?
記者來到湖北天門的一當家服裝廠時,工人們正在抓緊趕制一批春節前發往海外的訂單。裁剪、縫制、質檢、打包……一道道工序緊密銜接,每天的產量能達到7000件,還沒來得及發貨的包裹已經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眼看著生產這么紅火,服裝廠的負責人卻很著急。
“產能還是不太足,訂單量比較多,廠區規劃不夠,現在又在旁邊建了一個新的廠區。”負責人于兵告訴記者。
建新廠,擴產能,是目前于兵最著急的事。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家成立只有兩年多的服裝廠,在當地已經開設了25個分廠,其中有17個都是去年剛剛投產的。于兵告訴記者,以前他在外地做服裝貿易,2021年底回到天門轉型做跨境電商。在他看來,國內電商競爭激烈,海外市場空間會更大。但企業的發展速度還是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料。第一年產值7000萬元左右,第二年竟然直接翻了三倍,達到2億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