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半島東端,一場源于方寸屏幕、貫穿于智能產線的深刻變革,正重新定義著“服裝制造”的內涵。作為中國服裝行業的領軍企業,迪尚集團并未止步于傳統制造的優勢,而是以“數字”為針,“智能”為線,主動駛入數字化轉型的快車道。近日,我們走進迪尚,探尋其以“數智化轉型”為核心,如何繡出“冠軍制造”的工賦山東新篇章。
以數智化轉型破題,打通設計與制造的協同壁壘
轉型的根基,在于理念的重塑。迪尚集團率先提出的數智化轉型戰略,絕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一場從思維模式到業務全流程的底層重構 —— 核心是打破 “設計與生產割裂” 的行業痛點,建立全鏈條數據協同的新邏輯。
“過去,我們依賴來料來樣加工,設計與生產割裂,周期長、成本高。”迪尚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通過工業互聯網整體賦能,迪尚構建了云設計中心。在這里,設計師可與全球客戶遠程互動,在線完成設計和展示,線下反復看樣、選樣、制版的傳統流程成為歷史,新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三分之二。理念的變革直接傳導至制造端,迪尚積極推動服裝智能化制造工廠打造,將產業鏈資源集成,打造產業鏈各核心環節的互聯網化和智能化。
打造垂直生態平臺,破解行業“零散低效”之痛
單個企業的智能化僅是起點,迪尚的雄心在于重塑整個行業的生態。針對紡織服裝行業供應鏈上下游零散、無序、低效的核心痛點,迪尚打造了國內首個紡織服裝垂直生態供應鏈平臺。
這一平臺如同一個高效的“產業路由器”,為全球10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800多個品牌客戶提供卓越的產品與一站式服裝解決方案。基于尚織工業互聯網平臺,從用戶需求、設計研發到采購生產、物流溯源,所有關鍵環節均被數字化的“線”串聯起來。設計師和品牌商得以實現“一鍵全球選料和下單”,從設計圖紙到批量成品的高效率轉化成為現實。不僅入選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更奠定了迪尚作為“鏈主”整合資源的樞紐地位。
AI賦能設計,讓創造力與效率齊飛
在迪尚集團垂直供應鏈管理部,一位不知疲倦、創意澎湃的“新員工”——AI服裝設計助理,正展現出數字化“利器”的驚人威力。
“像以往沒有AI的時候,我們設計師設計一款服裝的線稿圖可能需要半天甚至一天時間,現在通過AI,基本上可以一天生成幾十個款。”迪尚集團供應鏈管理中心設計企劃部設計師陳首成現場演示道。這位“超級設計助理”僅需通過輸入關鍵詞描述或手繪草圖,即可快速輸出上百種風格各異的設計方案,結合參數化設計引擎,可自動適配不同廓形、剪裁與細節組合,設計師則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專注于更具價值的二次創作和創意深化。
“現在我們訓練AI小模型的技術也很成熟了,訓練之后AI可以提煉一些關鍵詞和固定元素,生成的效果更加精準,也更加符合實際需求。”陳首成介紹道。借助AI工具,設計師能夠更高效地探索創意、優化方案。這不僅賦能了設計環節,更讓企業在新品海選中獲得了數量與質量的雙重競爭力。
智慧工廠“樣本”:數據驅動全周期可視化管理
設計的數字化最終要落地為制造的智能化。迪尚的凱尼服裝制造智慧鏈工廠,便是生產制造環節的智能化“樣本”。
在這里,智能化并非零散技術的堆砌,而是一個需要深度融合、協同運作的系統工程。在生產端,MES、WMS、ERP等系統集成,實現了對生產線數據的實時自動采集與分析,生產狀態可視化管理,使工廠能快速響應訂單變化。在物流端, AGV小車、智能立庫的應用,實現了貨物的精準定位、智能存取與自動分揀,大幅提升了倉儲效率。在品控端,每道工序的工藝標準均可通過平板電腦隨時查閱,建立了統一、精細化的質量標準體系,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與可追溯。
智能化的終極目標并非取代人,而是賦能人。對于一線工人而言,智能化改造帶來了工作內容與強度的積極改變。
通過吊掛系統自動分揀和傳輸,工人告別了頻繁的人工搬運,工作強度顯著降低。生產線數據的可視化,能快速定位生產瓶頸,使流程更順暢,工作效率提升約15%。更重要的是,工人可以更專注于需要經驗和技巧的環節,通過平板規范標準的制作工藝,技能得到提升,工作的價值感和成就感也隨之增強。
從一張設計稿到一件成衣,迪尚集團用數字技術編織了一張覆蓋全球、協同高效的產業互聯網。這正是“工賦山東”戰略的生動實踐——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迪尚集團的探索證明,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清晰可見:唯有以創新為魂,以數字為擎,方能立于時代潮頭,織就全球競爭的新優勢。在這幅“冠軍制造”的藍圖中,迪尚正以一針一線,繡出山東制造乃至中國制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