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聞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Chanel在六月發布了該公司歷史上首份全套財務報告,2017年營收近100億美元著實令人印象深刻,營業利潤亦高達28%。
開云集團(Kering)召開的投資者日則普遍收獲了較高評價,重申了Gucci的100億歐元銷售目標。但略微諷刺的是就在同一天,整個奢侈品行業就好像沒有什么好消息了:開云集團,以及其它構成薩維尼奢侈品指數的幾乎所有樣本企業,由于外匯波動影響,出現股價下跌。
Prada首席執行官Patrizio Bertelli,利用工廠開業的機會宣布長子Lorenzo Bertelli正式加入集團,擔任要職,也就是說他未來接管普拉達集團的可能性更大了。在路威酩軒集團,現任Berluti首席執行官兼Loro Piana董事長Antoine Arnault被任命為集團公關傳訊負責人。截至目前,他與他的三位兄弟姐妹都已在該集團擔任戰略性要職。
構成薩維尼奢侈品指數的各樣本企業,盡管都屬上市公司,至少部分股份掌握在外部股東之手,但它們多數依舊保持家族企業的性質,特定家族掌控著公司所有權,或是親自擔當管理層(又或是兩者兼而有之)。普拉達集團有80%股權為家族持有;LVMH有47%的所有權為家族持有;愛馬仕集團(Hermès)有66%為家族持有,第六代家庭成員也在經營公司;開云集團有41%股份掌握在家族成員手中,第二代企業家族擔任管理層。雅詩蘭黛集團(Estée Lauder)、歷峰集團(Richemont)、陸遜梯卡集團(Luxottica)、斯沃琪集團(Swatch)、拉夫勞倫集團(Ralph Lauren)、菲拉格慕集團(Salvatore Ferragamo)等核心都是家族企業。主要企業中,少有的例外是Tapestry集團、博柏利集團(Burberry)、蒂芙尼集團(Tiffany)等,但缺乏家族控制亦使后兩者被收購疑云籠罩。
這個六月,還見證了又一輪的分道揚鑣。路威酩軒宣布與生態友好品牌Edun合作告終;開云集團宣布正就英國設計師Christopher Kane收回同名品牌控制權的可能性進行討論,不禁令人想到此前Stella McCartney的類似舉動,越來越關注旗下大體量的時裝品牌, 似乎變成了開云特有的“模式”。這對Alexander McQueen、Altuzarra的未來,又意味著什么?
當然,六月也敲定了不少投資交易。同屬家族企業的Missoni,將其41.5%的所有權交予意大利政府支持的投資基金Fondo Strategico Italiano(FSI),以此換取7000萬歐元的現金注入;設計師Dries Van Noten將其同名時裝品牌多數股權售予西班牙化妝品集團普伊格(Puig);歷峰收購了總部位于英國的二手腕表零售商Watchfinder.co.uk。陸遜梯卡與依視路(Essilor)的合并盡管延遲,但不妨礙陸遜梯卡收購胃口大開,比如六月收購了光學太陽眼鏡制造商Barberi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