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綠色,丹寧與未來。牛仔面料對于紡織服裝行業來說是一大熱門品類,我們已經度過大量時尚創意產出的“現象級”時代,消費者對于“環保”的期待從未如此之高,可持續發展成了當務之急。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如何將時尚、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完美結合是“牛仔人”共同的信念。站在牛仔轉型環保的“十字路口”,2018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上演一場別開生面的研討會——牛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該論壇由牛仔行業一眾專家學者共同構思,順應時代浪潮,直擊產業發展痛點,以牛仔行業轉型升級為背景,深度探討破局新方向,去重塑牛仔行業。據了解,本次論壇吸引到紡織服裝行業協會領導、企業家代表以及來自世全球的數百位專業參展觀眾參與本次研討會。
牛仔關乎“制造意義”,傳統牛仔與環境而言有很大影響,棉花種植需要大量水,印染環節對于河流的破壞,以及加工水洗造成的資源浪費,如何在與快時尚作斗爭的同時,減輕乃至消除整條產業鏈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牽動在場每個人的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可持續發展合作主任胡柯華先生擔任本次研討會主持人
臺灣東聯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健先生表示環保企業要從頭做起,牛仔在染色過程中,硫化氫會破壞污水,因此改革要從源頭做起。為了彌補缺陷,順勢推出環保牛仔染料,終端處理方法則由高頻脈沖電解水處理系統解決,通過技術延展分析與大家分享行業解決方案。
江陰市恒亮紡織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夢熊先生向大家展示彩色針織牛仔綠色環保工藝,在水洗過程中,反方向的水流以及零污水排放技術讓水資源有效節省。打破單一硫化色卡,推出多彩潘通色。通過先進技術實現水電氣的節省、零排放以及無污染化學劑,通過技術原理帶給出前瞻性的分析。
美國國際棉花協會中國及東北亞事務總監KarinMalmstrom女士從最源頭的棉花闡述,美國是全球第三大棉花生產大國,95%的棉花出口到亞洲和拉美,CottonUSA意味著可信賴,可以追溯到原產地,經過大腦統計,35年里解約82%用水。
韶關市北江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鐘章偉先生發表專題演講,他認為北江作為傳統的梭織面料生產商,北江在過去五年保持高速增長,下個月將在越南投產,打造垂直一體化概念,以革命性的織造技術投身環保事業。
英威達全球牛仔和梭織布業務總監JeanHegedus女士告訴在場觀她們已于2016年通過大型研究,發現牛仔行業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通過節約資源減少排放以及消除浪費,目前萊卡纖維幾乎都被回收利用,同時使用生物基彈性纖維,來源于玉米,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本場論壇足以引發全球行業同仁的矚目,在場不少聽眾紛紛表示本場論壇給他們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指導方向,對加深企業以及協會之間的溝通交流建立橋梁,通過研討給牛仔從業者提供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對于長遠發展起到很大幫助。
跟隨新一輪產業革命,于牛仔行業而言,通過摒棄傳統無序加工工藝,采用純天然的染料以及先進固色技術,實現零排放,更多牛仔企業開始尋找有利于減少環境影響的新材料以及新技術,同時對于我國智能制造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未來,牛仔行業通過務實的可持續發展途徑,構建更為綠色環保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引領產業鏈資源共享,盡顯國際研討會的風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