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又迎來了新一屆的時尚界頂級盛宴MetGala,這場從1971年開始、由VOGUE與大都會共同承辦的盛會每年都會登上各大媒體頭條,明星們在慈善舞會上的著裝是最大看點,而頂級設計師們也會挑選最能代表品牌形象的公眾人物身著他們的作品出場。
不過對于社會大眾來說,可供所有人觀賞的大都會博物館2018MET新展才是主菜。還記得曾引起中外巨大反響的《鏡花水月》嗎?雖然郭培為Rihanna設計的龍袍依然記憶猶新,但今年的主題一經面世,所飽受的爭議也并不小。
本次展覽的主題是:HeavenlyBodies:FashionandtheCatholicImagination(圣體:時尚與天主教的想象)。稍微對時尚史有所了解的人便能理解策劃這場展覽的困難程度:麥當娜曾在演唱會上用鏡面十字架與假皇冠塑造自己的耶穌形象,被梵蒂岡發言人稱其行為是對天主教公開樹敵;LadyGaga在MTV中身著修女服飾吃玫瑰園的形象被教會指責是對神的侮辱……時尚的創意大膽一向容易陷入與天主教的保守道德觀背道而馳的境地。
但是由于設計師們的美學溯源始終無法與天主教撇清關系,NickiMinaj,KatePerry,Beyonce等眾多當紅美國明星以及世界一線品牌迪奧,紀梵希,D&G甚至中國設計師郭培等都不約而同將天主教作為過創作和展示的靈感。
這一次展覽依然由大都會博物館服裝部門的館長AndrewBolton策劃。據稱,Bolton在策展期間總共拜訪羅馬10次,才最終將展品拿下。梵蒂岡最終同意借給大都會41件珍藏,這其中包括從未走出國門的羅馬教皇長袍與配件。他們要求出借的展品需要與時尚隔開,并放在白色的展柜里。
走在諾大的博物館里,想逛完并消化掉三個不同展廳的內容還是需要些時間。梵蒂岡的物件陳列在AnnaWintour服裝中心,以馬賽克、肖像、天主教教會服飾為靈感的當代時裝展在拜占庭與中世紀展廳,而以修道士為靈感創作的當代作品則在紐約上城的分館MetCloisters。
對于大都會來講,向觀眾陳述一個宗教并不陌生,AndreadelSarto'sBorgheriniHolyFamily、ChristmasTreeandNeapolitanBaroqueCrèche等都是大都會近期以宗教為主題的展覽。但是不同尋常的是這次展覽要闡述宗教與時尚的關聯。這要求觀眾用更深沉的眼光去看服裝,服裝不再是衣物和流行,也成為了神學論證的載體。
站在AnnaWintour服裝中心門口,首先入畫的是大都會歷史上首次向教皇租借的皇袍,此物件被用于1983年的展覽“TheVaticanCollections:ThePapacyandArt”(梵蒂岡藏品:羅馬教皇藝術),該展覽至今仍位居大都會最賣座展覽前三。
而教皇展廳中最令人驚嘆的作品可能要歸屬于皮烏斯教皇九世:伊莎貝拉女王二世于1854年贈予的鉆石鑲嵌的羅馬教皇頭飾,和一套由19000顆珠寶,12個部件組成的金色金屬刺繡羅馬教皇法衣。這套法衣受奧地利女皇瑪麗亞安娜卡羅萊納親自委托,并由15個女工耗費超過16年之久完成。
DetailofthecopeofBenedictXV,1918.Image?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CourtesyoftheCollectionoftheLiturgicalCelebrationsoftheSupremePontiff,PapalSacristy,VaticanCity.
在時裝展廳中,最吸睛的無疑是Dior于2000-2001秋冬以教士服為靈感創作的高定晚禮服,全套禮服由金絲鑲嵌白色絲綢,在禮服背后秀有”DieuestmonMaitre”(法語:真主上帝)展覽導語中評價“在時尚高定行業里明確精細的分工恰恰吻合了羅馬天主教會里的等級森嚴的管理制度”。陳列在大都會博物館中世紀雕塑大廳的正中央,以占滿整個展廳高度的1763年西班牙大教堂遺物為背景墻,這套高定晚禮服在燈光中熠熠生輝,似乎被賦予靈性。
在天主教中,教服的功能不僅是為了區分教派之間的差別,同時也區分同一教派里的不同成員。在羅馬天主教教堂里,教服反應等級和性別。細到顏色的劃分:黑色是牧師,紫色是主教,猩紅是樞機(天主教會上的主要助手和顧問的職務,俗稱紅衣主教),白色是教皇。展覽中展出的RafSmons2000-2001秋冬系列,其靈感正來自他被天主教包裹著的童年記憶。他曾說:“這個系列是想要表達那個我一直想要擺脫的禁錮”。
天主教會里的女性需要穿著統一的教服。教服套裝里包括外套、肩胛、面紗,而這個關于衣著的規矩在天主教中統稱為“habit”(習慣)。D&G,Moschino,Cimone,ThomeBrown等都曾將修女的制服運用到設計元素中,Cimone的設計師CarliPearson曾表示說:“宗教制服的重塑(所謂'褻瀆神明'的做法)是有原始吸引力的。我無法控制自己不去琢磨它的力量和觸摸它的不可觸。”
根據我們現場的了解得知,最初,Bolton其實有考慮過以五大宗教為主題。但當他在整理文檔后驚奇發現,有大量的設計師都有天主教的背景。這些設計師包括ElsaSchiaparelli,JohnGalliano,RiccardoTisci,ChristianLacroix,香奈兒CocoChanel,JeanneLanvin,NormanNorell,ThomBrowne,RobertoCapucci等。Bolton相信,設計師們與天主教之間的聯系不是偶然,并且Bolton也是天主教信徒。
“整個展覽的主題是圍繞天主教中隱喻的概念展開的,”Bolton在預展中表示:“展覽中的設計師們在天主教的環境中長大,我想要讓觀眾在他們的創作中看到天主教對他們的影響,以及設計師對于天主教的不同角度的詮釋。”
而這場展覽出現的時間節點也賦予了它更多含義。由于大都會近幾年的財務報表不容樂觀,2017年大都會的首席執行官ThomasP.Campbell黯然離職,而今年三月起,該博物館取消建議票價,并要求除紐約居民以外的參觀者支付全額票價。在這個時機舉辦爭議頗多的天主教時裝展,紐約時報稱“這也許是Bolton上任以來做過最危險的決定”。
大都會博物館近來也吸納了一些基金對展覽進行扶持。比如2018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DanielH.Weiss就宣布成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時裝學院(MetropolitanMuseumofArt'sCostumeInstitute)主策展人基金。這筆基金由中國投資人、慈善家余晚晚通過其名下公司YuHoldings設立,此舉也使余晚晚成為了時裝學院有史以來第一位策展主席(CuratorialChair)。
不過,高風險也恰恰意味著或有高回報。梵蒂岡教皇發言人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Post中表示“通過美讓世界認識天主教,沒有什么不好”。Bolton在媒體發布會上還表示,爭議是必要的,展覽本身的目的就是用時尚新意的眼光去理解宗教,同時,通過宗教剖析時尚的根源與可能性,這樣兩個本身相悖又共存的概念一經碰撞,必然會產生無法避免的爭議。
天主教是否能通過時尚在當代世界中注入新的影響力?時尚是否能借助宗教的肩膀走向新高度?大都會又是否能利用本次展覽突破困境?即使開展不到一日,這場展覽已經被諸多美國本地媒體評價為圈錢之作,但最終的答案還是需要全球的參觀者來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