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走訪深圳海岸城時,發現位于海岸城西區一樓的Forever21關店,店鋪內已全部清空。對于撤店,海岸城方面表示,因合約到期,Forever21營業至2019年4月30日。
據悉,Forever21海岸城店于2013年9月28日開業,營業面積為2016平方米。得知撤店消息后,及時求證了海岸城方面,據悉該店鋪將一分為三,但是具體引進哪些品牌,海岸城方面暫未透露。
4月25日,Forever 21發布公告稱,將從4月29日起暫停運營其官網,消費者可在5月30日前處理商品退貨。而這一公告的的發布,也引發外界對Forever21將撤出中國的猜想。
就在3月份,Forever 21宣布撤出中國臺灣市場,關閉了位于臺北忠孝東路的至后一家線下店。
當時,Forever 21以發給員工的一封公告的形式,表示“臺灣店鋪的營運狀況,近年一直未達理想,連年虧損,做出撤出臺灣的決定”。
據了解,Forever 21于2015年6月進駐臺灣,初個門店位于信義區ATT 4 FUN,已于2018年9月關閉。
與此同時,中國內地市場的門店也逐一關閉,2017年10月,Forever 21在杭州的僅剩一家門店關閉。2018年1月,Forever 21在中國內地的初個門店北京apm店也正式停業。
從Forever 21官網查詢到,目前品牌在中國內地僅剩下10家門店,分別位于北京、上海、昆明、南京、海口和蘇州。
公開資料顯示,Forever21創立于1984年,創始人是韓國的張東文夫婦。品牌如其名,風格以20歲左右女孩的活潑、甜美風格為主。
再加上價格平易近人、產品更新較快、物流迅速等原因快速地打開了美國市場。張東文夫婦把Forever 21帶入了美國,以較快的上新速度和平易近人的價位快速擴張。
2008年,Forever 21曾在江蘇常熟開了中國區的初個門店,但很快驗證了品牌脫離一線市場的差異化戰略并不適合中國,便關閉了這間門店,退出中國市場。
重新歸來已是在2011年,Forever 21率先打通線上渠道,在中國同時開通了官網電商和天貓旗艦店。
這一步比2014年入駐天貓的Zara和TOPSHOP、2017年才開天貓店的H&M早了許多。實體店方面,則以北京王府井apm店為準,該店于2012年8月8日開業,現已停業。
有媒體曾爆出Forever 21在其他國家也并不好過。在中國市場失利之前,已在英國連年虧損,2016年更是直接退出了蘇格蘭市場。
占全球銷量70%的美國市場也問題頻發,不僅負過債,還被物流公司因利潤下滑而放棄合作。
2017年末,在悉尼的僅剩一家店鋪撤出后,有消息稱澳洲將成為下一個Forever 21放棄的市場。
Forever 21也曾推出過更多子品牌來豐富品牌組合,例如2014年創立了價格更低的Forever 21 Red,并計劃三年內在全球布局1200家門店。
2017年5月,又推出了生活方式品牌Riley Rose,專門銷售美妝、居家和配飾商品,同時還會搭售熱門美妝產品,如E.l.f. Beauty 和NYX。但目前這兩個品牌都未走出美國,與當初的擴張計劃相差甚遠。
結語:和Forever 21有著同樣的命運的NEW LOOK也在去年年底正式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并關閉在中國剩余的 120 多家門店。
對于國外快時尚頻頻敗走中國,有業內人士認為品牌自身還需要不斷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以Forever 21為例,該品牌在定位方面由于目標群體年齡段低、款式日常,更容易受到網絡雜牌沖擊。
加之目標消費者購買力較低,且穿衣風格不穩定等因素,導致品牌無法實現穩定的盈利。
另一方面,購物中心在引進快時尚品牌也會更加考驗其市場受歡迎情況以及品牌的自身運營實力等。
目前,購物中心“化整為零”的趨勢較為明顯,對于快時尚的占地面積也會有著很大的考量,很多購物中心更傾向于概念店、旗艦店的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