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又一家快時尚巨頭將敗走中國。據彭博3月9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Gap Inc.正考慮包括出售中國業務在內的潛在選項,以調整在華經營。但由于相關磋商仍處于早期階段,該集團仍可能決定保留中國業務的運營。
消息一出,“GAP考慮出售中國業務”的話題立刻沖上微博熱搜。截至發稿,話題閱讀量近5000萬。
截止目前Gap方面尚未回應。Gap于2010年進入中國,在中國發展的近11年中,開設了約200家門店。近年來,Gap銷售狀況每況日下,Gap集團上周剛剛發布的2020年財報顯示,2020財年全年,Gap集團銷售額為138億美元,同比下滑15.7%,凈虧損6.65億美元。
“這并不奇怪,Gap式樣早就沒有創新,現在即使是打折,我也不會去看他們家的衣服。”85后曾雨霏曾是Gap的擁躉,但最近兩年她幾乎不再購買Gap家的衣服,“他們家早該換設計師了。”
實際上,不僅僅是Gap,過去曾經備受年輕人追捧的快時尚品牌正在失去中國年輕人這個市場。就在1月初,國際時尚特訊消息稱,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計劃最快或將于1月底關掉旗下Bershka、Pull&Bear及Stradivirus三個品牌的所有中國門店,僅保留官網和天貓旗艦店線上渠道繼續運營。
疫情無疑是導致Gap集團和Inditex集團做出調整中國業務最直接的原因。但如果盤點近兩年整個快時尚界的發展,便不難發現,以“快速、廉價、時髦”為商業模式的快時尚曾經造就了零售奇跡,如今卻每況愈下,令人唏噓。
Pull&Bear悠唐店 來源 / 燃財經拍攝
從大放異彩到裁員、閉店、破產,快時尚的風光或早已不再。
公開資料報道,2018年是海外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發展的分水嶺。據燃財經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至今,短短的3年多時間里,就有包括New Look、TOPSHOP、Forever 21、Old Navy等國外快時尚品牌撤出中國;Esprite、Bershka、Pull&Bear及Stradivirus關閉中國所有門店;Gap、H&M以及優衣庫等銷售數據在中國不斷下滑。
2020年的疫情或許是壓倒快時尚門店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其自身早已被詬病的“抄襲、質量差、品牌同質化嚴重”,以及庫存積壓、競爭加劇或許才是快時尚不再快的根本所在。
億歐EqualOcean分析師蘭藝對燃財經表示,ZARA等傳統“超市式”的銷售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在電商、直播經濟發達的現在,快時尚品牌不僅沒有將自身“快”以及“高性價比”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同時,傳統快時尚品牌庫存囤積,常見做法是打折出售,然而低價并不能完全吸引到現在的年輕人。
正如分析師蘭藝所說,如今,年輕一代對時尚、消費觀念的改變,也是造成快時尚落幕的另一大原因。
太平鳥集團董事長張江平曾表示,“與過去盲目追求西方時尚風潮的中國消費者相比,如今的消費者狀態更理性,對品質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對一些性價比高、品質優良的本土新生品牌也更友好、更包容。”
百度發布的《百度國潮自豪大數據》報告顯現,自2009年至2019年這十年間,中國品牌的關注度占比由38%增長到70%。而從2018-2019年,國潮在消費品、服裝品牌、文化文娛等范疇更是全面迸發。
報告稱,2019年1-7月,各大電商平臺關于“國潮”的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了392.66%以上,而其中最大的消費人群則是95后,他們所貢獻的銷售額高達25.8%以上,遠超其他年齡段的消費人群。
而社交平臺、電商平臺以及短視頻等平臺的崛起,在賦予年輕人越來越多選擇的同時,也加速了快時尚這一時代的落幕。
根據飛瓜數據抖音專業版顯示,1月12日,明星張庭以1.58億元的銷售數據位列全品類榜單第一位,而其主要帶貨品類便是服裝。而在2020年12月的月榜中,以“男裝女裝, 鞋帽箱包”為主要帶貨品類的,排列前五位的帶貨主播銷售額均過億元。
蘭藝強調,傳統的快時尚品牌缺乏相應的匹配服務,國內快時尚已經進入匹配體驗式消費的時代,最終能夠贏得市場的是那些真正能觸達到消費者的品牌。
“我們更關注一些能彰顯自我個性的服飾,他可以沒有品牌,但一定要足夠個性,這才是我們的時尚。”而在95后余珺看來,“高顏值、個性化”是決定她最終是否購買的前提。
作為典型的Z世代(1995-2009年出生),余珺的選擇代表了這一群體的消費特征,他們正在拋棄快時尚,“我喜歡”的個性消費才能滿足他們的獨特人設。
不再崇尚品牌的年輕人
曾雨霏是一位85后,在北京上大學的她,畢業之后便留在了北京工作、生活。
從“動批”到ZARA再到網購,以及如今的社區分享平臺,曾雨霏見證了購物方式的變遷。大學時期的曾雨霏幾乎每周都會和室友一起去“動批”淘衣服,“毫不夸張地說,當時一淘就是一麻袋,款式多價格優。”
但后來,曾雨霏發現,“動批”的衣服或多或少不太適合已經上班的自己,正好當時以ZARA和H&M為主的快時尚品牌備受追捧,曾雨霏也就順其自然成為了ZARA粉。
每次去ZARA,曾雨霏看到上新的海量款式都會很激動。但隨著社交平臺的發展,時尚博主以及各種穿搭指南成為了曾雨霏關注的重點。
如今,曾雨霏的服飾基本在網上購買,即使來到門店,也大多是受到了一些時尚穿搭博士對某款服飾的推薦。“時尚博主的穿搭教程都很時尚,也讓不會穿搭的自己省去了穿搭的煩惱。”
與曾雨霏有著截然不同購物歷程的95后余珺,則只有在大學畢業的那年曾經光顧過ZARA等快時尚品牌的門店,之后幾乎就再也沒關注過它們是否上新。
余珺并不覺得這些快時尚品牌很引領潮流,在自己眼中,那些時尚博主們更潮流。據余珺介紹,其在微博、抖音以及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關注了近200位時尚穿搭博主,而自己平時的購買渠道和購買傾向受到了這些博主很直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