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服裝,相信很多人都會感慨服裝產業的時代變遷,如今的服裝產業早已不是曾經改革開放之初的黑白灰走天下的時代,千姿百態的時尚服裝接踵而至,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服裝產業的發展,更是一個時代的風云變遷。
就拿中國知名服裝產業七匹狼品牌來說,作為中國第一批國產服裝品牌,七匹狼用自己對服裝產業的品質與創新抒寫了一個時代的傳奇文化。在福建晉江金井鎮的七匹狼工業園內的七匹狼中國男裝博物館,長袍馬褂中山裝,喇叭褲T恤衫西裝皮鞋新國潮,大家可以一窺中國服裝產業百年的興衰起伏風云變化。
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階段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服裝產業大國,并走向品牌大國。”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現階段,中國還缺少影響世界的服裝品牌設計師,絕大部分的時尚流行要素受別人影響,而不是別人穿中國的國潮。“未來,包括七匹狼在內,中國企業要為引領世界服裝潮流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清晰的記得,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積貧積弱已久的中國,解決吃飽穿暖的問題是頭等大事。那是,老一輩的口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那時的中國服裝產業才剛剛萌芽。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950年,我國棉紗產量43.7萬噸,棉布產量25億米,呢絨產量488萬米,苧麻/亞麻布產量500萬米,而今天極為常見的滌綸、錦綸長絲織物是一片空白。而這樣的產量,意味著當時的國人一年平均分配做一件衣服的面料都很緊張。
所以,在資源極度短缺之下,我國對布匹實行統購統銷政策。1954年9月15日,我國發行布票,布成為第一種需要憑證購買的工業消費品,全國平均為20.83尺。并且開始大力發展這一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上世紀50年代,蘇聯援華的重點項目中就有紡織工業項目,中國還建成石家莊、邯鄲、鄭州、西安、北京“五大紡織新基地”以及多個紡織機械廠。到1978年,我國建成紡機廠153個,依靠自主研發制造成套設備,建成了棉、毛、絲、麻、化纖、印染等生產基地,基本形成門類齊全、供應鏈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奠定了中國紡織工業長遠發展的深厚基礎。
七匹狼位于福建晉江金井鎮的生產基地
中國服裝產業的萌芽崛起
經過時間的變遷,如今年輕人追的是潮流時尚,而從前,大眾的思想也僅僅停留在供需問題上,那時的民眾認為只要有衣服穿就是極好的,能穿上一件中山裝也是很時髦的事情。
在1979年,香洲毛紡廠在珠海落成,開展“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業務,成為改革開放外資第一廠。國企改革中,《解放日報》曾撰文說,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是用一把剪刀剪開了中國企業改革的帷幕。1983年11月23日,原商業部宣布,從12月起棉布不再收布票、敞開供應。通行30年的布票自此退出流通。
那時的人們已經開始對穿著逐漸重視起來,不再滿足于藍灰黑的單調,對服裝多樣性的追求日益強烈,并催生了第一批民營服裝企業。
七匹狼懂事長周少雄回憶說道:“廈門是首批開放的特區之一,泉州是僑鄉,對改革開放的時代機遇特別敏感,‘三來一補’的工廠非常多。”石獅、晉江一帶的鞋服加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偶然一次參加展商會,周少雄發現商機,回來與兩個兄弟商量后,便辭去新華書店的“鐵飯碗”,先行下海。1985年,周氏兄弟以面料貿易為切入點,成立了福建省晉江縣金井勞務僑鄉服裝工藝廠,為之后創建時尚產業集團邁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