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上海是一座時尚之都。淮海路上,隨時可以抓拍到娉婷的時尚達人;各時尚場館里,也時常舉辦各大品牌的走秀活動。

就算在過去,物資生活沒有那么豐富的年代,上海人也喜歡翻花頭、出風頭,自己做假領子換著穿,在平平無奇的布衫上點綴小小心機。
一直走在中國時尚潮頭的大上海,總被全國人民視作是購物天堂。前些年曾有過一次去北方城市,新認識的朋友問你們上海人買衣服做常去什么地方?想了一下只能誠實回答說:網上。對方以為是在說笑,卻是實情。

這些年來電商經濟蓬勃發展,已經鮮少會正兒八經去實體店購物買衣服。就算去商場,也沒有特定的某一條街、某一個地方,大型綜合商場那么多,隨便找一個逛逛,品牌服飾都能滿足普通老百姓的需求。
而在20、30年前,上海還有一些獨具特色的服裝街,現在都很令人懷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條,就要數華亭路了。華亭路也是一條修建于20世紀初的小馬路,最早叫做麥陽路。當時法租界很多路名,都是法國的人名。麥陽就是一位在一戰中戰死的法國旅滬商人。

這條只有381米長的街道,從1942年開始更名成為了華亭路。從解放前開始,這里就有很多舊貨、古玩的攤點。到80年代,為促進回滬知青就業,就把原來分散在其它地方的服裝攤位遷入華亭路,小商品市場由此形成。

后來這個露天市場人氣越來越旺,有不少人甚至辭掉了鐵飯碗工作來這里擺攤。當時不少經營者都是八仙過海,各自發揮神通。有人從外貿廠家拉尾單,有人打飛的去廣州等地批發,還有人自己看著港臺日本的服裝雜志,自己設計。款式新,價格低,吸引了無數喜歡出風頭的上海人前往選購。

當時國內有三大服裝街,上海的華亭路力壓廣州高第街、北京秀水街,成為“全國三大服裝街”之首。當然,華亭路仿冒名牌的現象也很嚴重。另外日趨火爆的露天市場,也給周圍的居民帶來了諸多煩惱。

在后來的升級改造中,華亭路被還路于民,現在是一條幽靜美麗的小馬路了。不知當年在華亭路擺攤的時尚店主們,如今去向了何方,是否轉型成為了網店達人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