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太空華服”背后,有上海高校的設計力量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1-06-18 11:31 回復:0 關注量:541

  

航天員的服裝是如何設計的?

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組成。

而這其中,保障航天員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的專用服裝,以及空間站任務中航天員的艙內用鞋,大多來自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以下簡稱“設計團隊”)。

澎湃新聞記者從東華大學了解到,設計團隊為航天員設計了一系列專用服裝,其中包括航天員在空間站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鍛煉服、休閑服、失重防護服、睡具等,還有常服、任務訓練服、專用服飾等地面任務服裝等多個種類。


航天服 本文圖片 東華大學“中國航天員專用服裝是以功能性和工效性優先,兼具美觀性的多功能服裝,團隊在面輔料、色彩圖案,甚至服飾細部縫跡線都融入了中國特色的時代元素。”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團隊負責人、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李俊介紹說。從美學層面而言,全系列航天服及配飾的款式、顏色、圖案、質地等不僅要相互匹配,還要與艙室環境相融,在體現中國特色文化元素和時代特征的同時,體現航天員群體的職業特點和精神風貌。

例如在航天員常服設計中,團隊在天空色湖藍基礎上,加入象征地球天際線和外太空的色調元素,深淺明暗的變化搭配,讓服裝看起來更立體飽滿。工藝上多以立體直線條為主,前肩隱喻航天飛行軌跡的“S”型弧線與前胸象征勝利的“V”型直線拼條呼應,呈現粗細曲直和諧之美。

而各具功能的不同類型服裝,要幫助航天員在長時間太空飛行中起到對抗失重對人體肌肉的不利影響,同時還要考慮艙內光線環境下進行攝影、攝像和圖像傳輸后的顯示效果,要求“一樣菜必須滿足百家胃”。


航天員的艙內用鞋


艙內鞋的鞋底展示例如宇航員的艙內用鞋,就大有講究。腳面造型嘗試“魚排骨”式的波狀結構,以緩沖航天員運動時產生的碰撞,保證了靈活性與保護性的統一。艙內用鞋的材料以熱塑材料、混紡針織材料為主,柔軟、輕便、環保、抗靜電、透氣、富有彈性,保證了航天員在飛船艙內及空間站失重環境下進行活動時腳部的舒適和安全。同時,艙內用鞋采用跨尺碼設計,尺碼上分別設計了可以涵蓋多名男女航天員的尺碼體系,并考慮到多種作業環境下的足底形態變化,以匹配航天員的足部運動特征。考慮到艙內的微重力狀態以及飛船載人的重量要求,艙內用鞋比日常百姓穿的普通鞋要輕很多。

設計團隊在艙內鞋的鞋底還埋了個小彩蛋:在保證功能性的基礎上,整個鞋底的鏤空設計源于“九天攬月”的篆書漢字藝術設計變化,外圈環繞的周天“星宿”,彰顯了“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凌云壯志的大國氣魄。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