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近日,“網購服裝30天超長預售期引吐槽”這一話題引發熱議。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剛剛落下帷幕,一些消費者從計算各種優惠的麻煩中走出來,又陷入了等待商品到來的焦急中。這個購物季,人們為何忍不了超長預售期了?在超長預售期里,商家又在做什么?
買家:“衣服到貨就過季了”
這個“雙十一”,中新網在某購物平臺上觀察到,設置7天、15天甚至30天預售期的女裝店比比皆是。
近日,夕夕就從某平臺購買了一件衣服,商家承諾在預售期15天內發貨,并給出了一個最晚發貨日期,沒想到一等就是近一個月,這還是她經常追著店鋪客服催貨的結果。衣服到貨時,夕夕發現已經不適合當下的天氣了。
“網購就是圖個方便,預售的衣服到貨就過季了,網購還有什么意義?”雖然預售要等,但夕夕認為商家和消費者協商一致,并且能夠在預售期內發貨即可,但預售商品無限地延遲發貨讓她忍無可忍。她隨即向某平臺客服投訴,經過復雜的投訴流程,平臺為她賠償了一定金額。
和夕夕一樣,這個“雙十一”,許多消費者選擇不再忍耐超長預售期,開始向購物平臺和商家發起質疑。
愛好網購的楚楚就飽受延遲到貨的不便,“冬天買的羽絨服春天才收到,春天買的開衫夏天才收到,夏天買的連衣裙秋天才收到,秋天買的風衣冬天才收到”,這些曾是楚楚網購的日常經歷。近期,楚楚發現,只要商家超過規定的發貨時間還沒發貨,使用某平臺的催發貨功能,若24小時內賣家未發貨,系統就會自動發起投訴,消費者可獲取商品售價10%的賠償。
“雖然做生意不易,但對于消費者付完款才去織布料的商家,希望平臺能夠加以整頓。”楚楚說。
此外,還有買家表示,在以為是現貨的情況下購買了預售商品,付完款之后長時間不發貨。催發貨之后,商家會將物流狀態改為已發貨,實則商品長期處于等待攬收狀態,即虛假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