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一天到晚不務正業的,喜歡瞎琢磨的,想不出答案就睡不著覺的服裝品牌營業員,最近我真的是輾轉反側。
你說說看,國內近幾年各個產業的發展都很迅速,不管是手機,汽車還是各類商品現在都有了在全球叫得響的品牌,可是就這個服裝行業,怎么就拿不到這個愛的號碼牌呢?
按理來說,紡織業如果是按照生產量計算,中國、印度、越南、意大利、孟加拉,這五個國家是目前世界上服裝紡織行業的主要生產國,但在生產量上中國是穩拿第一的。應該是極具優勢的,可是怎么就在服裝這個環節上被甩在了后面呢?
01
悲壯!慘烈!
最近看到了一組數據,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服裝公司上半年的業績幾乎全線下跌,特別是第一季度。南都記者統計了20家上市服裝企業發現,一季度營收同比跌幅最高達67.05%,凈利同比最高跌幅達1543.56%。
在國內就更加是慘不忍睹了,不過國內的服裝企業開始走下坡路真的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對于這次疫情來說真的只能算是“雪上加霜”,跟其他行業的“晴天霹靂”比起來那真是…… 習慣就好了!
今年疫情話題最響的應該就是曾經作為“中國版ZARA”的國內女裝第一品牌,拉夏貝爾。不管過去二十年多么的風光無限,但在僅僅3年間就蒸發了百億市值。
當其它公司開始準備2020半年報時,拉夏貝爾終于發出2019年度業績報。
這份在深夜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度,拉夏貝爾營收約76.66億元,同比下降24.6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6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虧損近20億元。
美邦服飾曾經因為股票大漲,一躍成為中國服飾行業首富。但也就是近十年的時間市值跌去330多個億。如今58億不到!
“夾克之王”七匹狼,目前市值不到42億,跟最輝煌的時候比,也跌去了8成以上。
我覺得服裝行業真的急需一個“抱頭痛哭局”!
02
有人過的還不錯
大多數的服裝企業老板如同行走在熱鍋上的螞蟻,可是有人卻穩坐其中絲毫不受其亂。要說這人是誰呢?
這就是來自浙江寧波的雅戈爾!
它的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集團營收38.94億元, 同比增長了51.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錄得同比增長37.05%至10.33億元。
慢著!就在不久以前剛剛看到的新聞是這樣的:“國內男裝龍頭品牌雅戈爾關閉了2000多家門店,月收入一度降至零點。為挽救經營頹勢,這家服裝巨頭在疫情最為嚴重的2月份,發起全員線上營銷。董事長李如成已經虛歲70,玩不轉直播、電商這些新玩意,仍然以身作則,在“朋友圈”做起了微商,一周帶貨20萬元。”
再怎么說20萬和10.33億之間的距離我心里還是有點數的。
作為營業員中的八卦小能手,我默默的翻開了雅戈爾的年報……
終于被我發現了為什么雅戈爾坐得穩的原因!
從雅戈爾一季報來看,服裝板塊營收僅12.85億,同比大跌21.92%,老板全員營銷,也難挽救銷售經營頹勢。是什么拯救了整個財報呢?
答案是:地產和投資!疫情嚴重沖擊下的2、3月份,雅戈爾服裝營收大幅下滑,地產業務卻逆勢增收,為母公司創造了5.4億元凈利潤。
早在雅戈爾品牌初創的1992年,李如成就涉入房地產,先后在寧波、蘇州等地開發了東湖花園、東湖馨園、蘇州未來城、海景花園、錢湖比華利等大型樓盤,成為當之無愧的寧波地產一哥。
1999年,他又試水投資業務,斥資3.2億元發起成立中信證券,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高位拋售,投資收益高達16.51億元,占當年雅戈爾凈利的一半。
除了中信證券,雅戈爾還陸續投資廣博股份、宜科科技、寧波銀行,先后獲利百億元,其金融資產市值一度超過200億元。李如成帶領的雅戈爾在投資界名聲大噪,被視為中國“巴菲特”。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做了30多年服裝,利潤都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但投資就不一樣,一下子就能賺制造業30年的錢!”
到了2014年,雅戈爾地產銷售破百億,房地產業務營收占當年集團整體營收的72%,此后兩年,這一數據也接近70%。
要說這個地產和投資已經是融入了雅戈爾的企業血液中了,許多人也都知道,雅戈爾是服裝品牌中做地產最厲害的,也是地產行業中做服裝最厲害的!
那么說回到2019年到現在雅戈爾做了什么就能讓自己的財報在同行中異軍突起呢?
2019年,雅戈爾拿地投資約70億元,比2018年的34.18億增加了一倍,拉動地產業務強勁反彈;而今年4月,雅戈爾又在疫情后攜手寶龍地產,以總價48.62億元競得溫州市核心片區黃龍商貿城地塊,擴張布局、做大地產的意圖非常明顯。
還有一個就是雅戈爾的大店重資產計劃。雅戈爾選擇城市核心地段擴建門店,目前擁有門店2400多家,因疫情閉店2000家的同時,“五一”黃金周又新開6家。大店除了展示雅戈爾品牌形象,也有助于增加資產收益,比如10年前以1.5億元購置的上海南京東路店,如今物業價值也早已翻番,怎么算這都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地產?資本?裁縫?
其實回到最初使我輾轉難眠的問題上,為什么中國的服裝企業就沒有一個在全球叫的響的呢?
盤點一下那些曾經有名有姓的中國服飾品牌,杉杉、七匹狼、波司登、李寧、海瀾之家、江南布衣、森馬、才子、報喜鳥、特步、匹克、361°……
他們都搞過地產,或者正在搞地產。有人做住宅,有人做綜合體,有人開發體育地產。
還有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海瀾之家,大家可能不清楚的是海瀾之家旗下的業務板塊有四個,分別是:服裝產業、金融投資、地產投資、文化旅游。2000年-2014年,他股權投資過的項目就有30多個,如華泰證券、圣農發展、廣東發展銀行、江蘇銀行、北京暴風科技。
再回首看看雅戈爾曾經也是豪言壯語的說要花三十年時間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時尚集團,放棄其他的業務板塊。最后還不是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該拿的地一塊也沒拉下。
這樣想想也就不奇怪了,做服裝品牌是一個長久的積累過程,哪有做投資和地產賺的多,賺的快呀!
但是20年前中國,外需驅動,內需走強,使得中國紡織服裝業飛速發展,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國成為全球紡織服裝制造中心,很多本土服裝品牌也借風扶搖直上。
而如今的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著內外需不足、產能過剩的困境,10年風向變換,已經淪落成一個經營艱難的行業。A股服裝紡織板塊中,曾經市值800億居首的海瀾之家,目前市值不到280億,8成以上的上市公司市值都在百億以下。
因此中國的服裝企業也開啟了奮力求生的大戲,他們躋身地產界,躋身投資界。但是這個行為不但讓他們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也使得他們的心態也發生了轉變。
畢竟,體驗過了當地產大亨和投資人的生活后,誰還愿意回去當個好裁縫呢?你說是吧?
04
嗚呼哀哉
近幾年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所有大戶小戶排著隊進入資本市場,有錢人沒錢人排著隊買房子。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實業的蕭條和進步緩慢!
是呀,在這個幾乎所有人都想靠資本運作賺他一筆,幾乎所有人都想賺大錢,賺快錢的時代。一些有著幾代傳承的百年老店都掛上了連鎖的標簽,更不要說這些只有一二十年的服裝品牌了。
在資本面前,四個字就可以概括的很清楚了。那就是“不 值 一 提”!
雖然在很長時間里,大家都說服裝是高利潤的生意,但是如今的服裝企業在巨大市場競爭壓力下,,已經不像是曾經那般做一件衣服賣一件衣服了。要考慮到消費人群,潮流,品牌形象,門店選址等等。
如今的服裝業與資本市場或者是地產行業比起來就是,操的都是賣白粉的心,但不一定賺的都是賣白菜的錢。
只是如果真的再也沒有人愿意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做實業了。這個世界要怎么變好呢?嗚呼哀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