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寧波發布1月7日消息,2022年1月5日20時-1月6日24時,北侖區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例(均在集中隔離點例行檢測發現),目前累計病例33例。
1月3日,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洲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正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實施的封控及隔離措施,預計位于寧波市北侖區的部分生產基地將受到短期停產的影響。
疫情突襲,一家代工巨頭備受關注。這家在全世界擁有9萬名員工,年產4.4億件服裝,客戶包括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國際品牌的“紡織業臺積電”被迫短期停產。根據天風證券測算,此次停產或對申洲寧波成衣產能造成1770萬件損失。
與此同時,申洲發布的“津貼”標準,也引發網友普遍關注并定義為“豪氣”。資料顯示,在疫情期間,申洲國際將人均工資提高了17%,其寧波工廠的平均月工資為9000-10000元。
截至1月6日收盤,申洲國際報143.1港元/股,總市值為2151億。
疫情下的大廠
據央視新聞消息,1月3日20時30分,浙江省寧波市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1月1日以來,寧波市北侖區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3例,病例高度集中在北侖區申洲公司制衣三部車間。
開年第一天,北侖人小張被隔離在家開工,她怎么也沒想到,這輪疫情會離自己這么近。申洲國際,是北侖出了名的大集團,無人不曉,而小張的親戚里就有不少在申洲廠區上班。
早在1月1日,寧波確診的1例病例流調軌跡被公布后,引發諸多網友感慨“成年人不容易”:14天里13天工作,其中10天早7晚9,休息那天是看病。根據寧波發布公眾號1月2日披露的信息,該名員工正是申洲公司員工。
不過,更多人了解申洲還是因其發布了一則消息,稱在集中隔離點隔離的員工,每人每天特別津貼500元;居家隔離及在公司宿舍隔離的員工,每人每天特別津貼250元;防疫指揮部的一線工作員工,每人每天特別津貼1000元。以上津貼,申洲將會根據每位員工的實際隔離天數,在春節后盡快予以一次性發放。網友表示,該企業好豪氣。
申洲國際董事長馬建榮
資料顯示,在疫情期間,申洲國際將人均工資提高了17%,其寧波工廠的平均月工資為9000-10000元。
有分析師稱,申洲上調員工津貼標準,預計本輪防疫支出將超1億元。摩根士丹利則在報告中指出,申洲國際旗下寧波部分廠房因爆發疫情短期停產,但鑒于海外產能的恢復生產及終端需求仍然強勁,該行認為不會阻礙申洲國際今年的上升周期。
摩根士丹利報告顯示,申洲國際已開始與品牌買家就此事進行溝通,公司表示,寧波服裝廠房停產一天將影響該集團年產量的0.1%,但停產的時間取決于內地政府的核酸檢測結果和指導意見。
14年漲259倍,港股服裝大佬
服裝大鱷的“短暫震蕩”在全行業激起浪花,不少人在打探申洲的消息。
對此,1月5日下午,公眾號“申洲針織”發文:“全區處于非常時期,請大家務必不信謠,不在自媒體發布疫情相關事宜。任何員工都不得接受任何新聞記者采訪,統一由公司總部發布。”
記者嘗試聯系寧波服裝協會,協會工作人員表示:“這家企業非常低調。”
據悉,申洲國際除寧波廠區停工,其位于安徽、越南和柬埔寨的成衣產能并未受影響。
在服裝行業,申洲國際算是業內龍頭。
它是國內最大的運動服飾代工廠,代工的產品主要分為運動類、休閑類、內衣類和其他針織品,寧波是其最主要的生產基地,全球員工逾9萬人,年產自用高檔針織面料逾20萬噸,針織服裝約4.4億件,主要客戶包括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
作為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三大巨頭的背后供應商,申洲國際自2005年登陸港股就不斷突破,市值最高一度漲到3000億港元,坐穩港股服裝大佬的位置。
圖片來源:北侖發布
不過,申洲國際從小學徒到行業大佬的過程并不平坦,上市后的兩三年,它并不受市場待見,股價徘徊在1-2港元之間。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其股價更是一度暴跌至0.552港元。
機遇和翻身仗伴隨著北京奧運會而來:申洲國際在2008年完成銷售額48億元,同比增長32%,利潤同比增長70%。自此,申洲國際開始走“花路”。截至1月6日收盤,其股價達143.1港元,自最低點以來漲幅高達259倍,總市值達2151億。
翻開申洲國際2020年的年報,其銷售額230億,利潤50.8億,凈利率22%,高于客戶耐克。凈利潤率是同行業均值的2-3倍,從這個角度看,申洲國際至少也是“中國最賺錢的服裝公司之一”。
在疫情牽制的日子里,服裝代工行業的焦慮爆發而出。去年,申洲國際位于柬埔寨金邊和越南西寧的制衣廠,因當地疫情反復曾被中斷了一段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申洲國際依然展現出很強的抗壓性。受疫情影響,像魯泰A、晶苑國際這樣的代工企業,2020年的營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申洲國際2020年銷售額仍增長1.6%,凈利潤增長0.2%。
紡織是夕陽產業?馬建榮不認同
這家傳統的代工企業,是如何在時間之戰中突出重圍的?它到底做對了什么?
翻開申洲國際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到幾個重要時間節點。
第一個時間點是1988年,是這家代工巨頭的誕生年。當年,寧波北侖區政府為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創辦了申洲織造有限公司。兩年后,馬建榮的父親馬寶興被申洲國際引入擔任副總經理。
開業典禮上馬寶興講話(圖片來源:申洲國際集團官網)
成為公司話事人的馬寶興做的第一個決定,是切入中高端服裝制造領域。在日本學習時,他發現日本嬰兒服裝的利潤高,質量遠超行業標準。當年申洲出產的一批衣服遇水就掉色,馬寶興立即選擇燒毀,就像當年張瑞敏砸冰箱一樣。
父親的務實和決斷力,兒子馬建榮都看在眼里。
1997年,32歲的馬建榮執掌帥印,這個初中學歷、“童工出身”的企業家也有著父親般的商業判斷力。真正改寫公司命運的也在這一年——拿下優衣庫的訂單。
如果說父親是趕上了上世紀80年代末全球紡織業生產往中國轉移的歷史浪潮,兒子馬建榮則更精準地看到了國際市場。
他的“作品”,就是當年憑借在20天如期交付優衣庫35萬件加急訂單,拿下了與優衣庫長期合作的機會。
在柳井正的《一勝九敗》中提到:因為緊密合作,馬建榮與柳井正成了很投緣的朋友,有機會他們還會在一起打高爾夫。
圖片來源:unsplash
2005年,申洲國際登陸港股,成為中國第一大針織服裝出口商,同年,申洲國際進軍運動市場,讓公司坐上了命運的直升機。
申洲國際逐步形成了四大品牌(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彪馬)、四大市場(中國、歐洲、日本、美國)的穩定格局。
在紀錄片《走遍中國·穿衣革命》中,馬建榮表示無論4000件還是200萬件,他們都能在15天內交貨。支撐申洲國際訂單快速反應能力的,是智能化、模塊化的管理模式。
生產車間里,20臺AGV智能機器人有條不紊地保證生產線上的面料源源不斷,工人只需掃描二維碼,智能機器人就會將面料準確地送到鋪布機旁。
央視《走遍中國·穿衣革命》對申洲國際的報道
“我們的差錯率以前是98%左右,到現在100%沒有差錯率?!?br />
2018年足球世界杯期間,申洲國際在16個小時之內,把幾萬件法國隊球迷服送至耐克上海,由他們空運到法國,趕在法國隊奪冠之前抵達。
或許對馬建榮來說,紡織融入了他的基因里。
他曾在會上批駁“紡織行業是夕陽產業,是低門檻行業”的論調:他們根本不了解紡織和服裝。
身為60后有著時代思維,他深知科技化、數字化的重要性,他稱要突破面料的功能化研發爆款,他們最大的款年銷量1億件以上,凈利潤25%。
“服裝通過高效化、去指令化、數字化提升自動化水平,服裝效率比同行高25%-30%,這才是企業常青的基因”。
疫情讓申洲寧波工廠被迫暫時停擺。風風雨雨幾十年,對于見慣了大場面的寧波商人而言,相信一切都能安然度過。
1月3日,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洲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正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實施的封控及隔離措施,預計位于寧波市北侖區的部分生產基地將受到短期停產的影響。
疫情突襲,一家代工巨頭備受關注。這家在全世界擁有9萬名員工,年產4.4億件服裝,客戶包括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國際品牌的“紡織業臺積電”被迫短期停產。根據天風證券測算,此次停產或對申洲寧波成衣產能造成1770萬件損失。
與此同時,申洲發布的“津貼”標準,也引發網友普遍關注并定義為“豪氣”。資料顯示,在疫情期間,申洲國際將人均工資提高了17%,其寧波工廠的平均月工資為9000-10000元。
截至1月6日收盤,申洲國際報143.1港元/股,總市值為2151億。
疫情下的大廠
據央視新聞消息,1月3日20時30分,浙江省寧波市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1月1日以來,寧波市北侖區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3例,病例高度集中在北侖區申洲公司制衣三部車間。
開年第一天,北侖人小張被隔離在家開工,她怎么也沒想到,這輪疫情會離自己這么近。申洲國際,是北侖出了名的大集團,無人不曉,而小張的親戚里就有不少在申洲廠區上班。
早在1月1日,寧波確診的1例病例流調軌跡被公布后,引發諸多網友感慨“成年人不容易”:14天里13天工作,其中10天早7晚9,休息那天是看病。根據寧波發布公眾號1月2日披露的信息,該名員工正是申洲公司員工。
不過,更多人了解申洲還是因其發布了一則消息,稱在集中隔離點隔離的員工,每人每天特別津貼500元;居家隔離及在公司宿舍隔離的員工,每人每天特別津貼250元;防疫指揮部的一線工作員工,每人每天特別津貼1000元。以上津貼,申洲將會根據每位員工的實際隔離天數,在春節后盡快予以一次性發放。網友表示,該企業好豪氣。
申洲國際董事長馬建榮
資料顯示,在疫情期間,申洲國際將人均工資提高了17%,其寧波工廠的平均月工資為9000-10000元。
有分析師稱,申洲上調員工津貼標準,預計本輪防疫支出將超1億元。摩根士丹利則在報告中指出,申洲國際旗下寧波部分廠房因爆發疫情短期停產,但鑒于海外產能的恢復生產及終端需求仍然強勁,該行認為不會阻礙申洲國際今年的上升周期。
摩根士丹利報告顯示,申洲國際已開始與品牌買家就此事進行溝通,公司表示,寧波服裝廠房停產一天將影響該集團年產量的0.1%,但停產的時間取決于內地政府的核酸檢測結果和指導意見。
14年漲259倍,港股服裝大佬
服裝大鱷的“短暫震蕩”在全行業激起浪花,不少人在打探申洲的消息。
對此,1月5日下午,公眾號“申洲針織”發文:“全區處于非常時期,請大家務必不信謠,不在自媒體發布疫情相關事宜。任何員工都不得接受任何新聞記者采訪,統一由公司總部發布。”
記者嘗試聯系寧波服裝協會,協會工作人員表示:“這家企業非常低調。”
據悉,申洲國際除寧波廠區停工,其位于安徽、越南和柬埔寨的成衣產能并未受影響。
在服裝行業,申洲國際算是業內龍頭。
它是國內最大的運動服飾代工廠,代工的產品主要分為運動類、休閑類、內衣類和其他針織品,寧波是其最主要的生產基地,全球員工逾9萬人,年產自用高檔針織面料逾20萬噸,針織服裝約4.4億件,主要客戶包括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
作為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三大巨頭的背后供應商,申洲國際自2005年登陸港股就不斷突破,市值最高一度漲到3000億港元,坐穩港股服裝大佬的位置。
圖片來源:北侖發布
不過,申洲國際從小學徒到行業大佬的過程并不平坦,上市后的兩三年,它并不受市場待見,股價徘徊在1-2港元之間。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其股價更是一度暴跌至0.552港元。
機遇和翻身仗伴隨著北京奧運會而來:申洲國際在2008年完成銷售額48億元,同比增長32%,利潤同比增長70%。自此,申洲國際開始走“花路”。截至1月6日收盤,其股價達143.1港元,自最低點以來漲幅高達259倍,總市值達2151億。
翻開申洲國際2020年的年報,其銷售額230億,利潤50.8億,凈利率22%,高于客戶耐克。凈利潤率是同行業均值的2-3倍,從這個角度看,申洲國際至少也是“中國最賺錢的服裝公司之一”。
在疫情牽制的日子里,服裝代工行業的焦慮爆發而出。去年,申洲國際位于柬埔寨金邊和越南西寧的制衣廠,因當地疫情反復曾被中斷了一段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申洲國際依然展現出很強的抗壓性。受疫情影響,像魯泰A、晶苑國際這樣的代工企業,2020年的營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申洲國際2020年銷售額仍增長1.6%,凈利潤增長0.2%。
紡織是夕陽產業?馬建榮不認同
這家傳統的代工企業,是如何在時間之戰中突出重圍的?它到底做對了什么?
翻開申洲國際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到幾個重要時間節點。
第一個時間點是1988年,是這家代工巨頭的誕生年。當年,寧波北侖區政府為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創辦了申洲織造有限公司。兩年后,馬建榮的父親馬寶興被申洲國際引入擔任副總經理。
開業典禮上馬寶興講話(圖片來源:申洲國際集團官網)
成為公司話事人的馬寶興做的第一個決定,是切入中高端服裝制造領域。在日本學習時,他發現日本嬰兒服裝的利潤高,質量遠超行業標準。當年申洲出產的一批衣服遇水就掉色,馬寶興立即選擇燒毀,就像當年張瑞敏砸冰箱一樣。
父親的務實和決斷力,兒子馬建榮都看在眼里。
1997年,32歲的馬建榮執掌帥印,這個初中學歷、“童工出身”的企業家也有著父親般的商業判斷力。真正改寫公司命運的也在這一年——拿下優衣庫的訂單。
如果說父親是趕上了上世紀80年代末全球紡織業生產往中國轉移的歷史浪潮,兒子馬建榮則更精準地看到了國際市場。
他的“作品”,就是當年憑借在20天如期交付優衣庫35萬件加急訂單,拿下了與優衣庫長期合作的機會。
在柳井正的《一勝九敗》中提到:因為緊密合作,馬建榮與柳井正成了很投緣的朋友,有機會他們還會在一起打高爾夫。
圖片來源:unsplash
2005年,申洲國際登陸港股,成為中國第一大針織服裝出口商,同年,申洲國際進軍運動市場,讓公司坐上了命運的直升機。
申洲國際逐步形成了四大品牌(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彪馬)、四大市場(中國、歐洲、日本、美國)的穩定格局。
在紀錄片《走遍中國·穿衣革命》中,馬建榮表示無論4000件還是200萬件,他們都能在15天內交貨。支撐申洲國際訂單快速反應能力的,是智能化、模塊化的管理模式。
生產車間里,20臺AGV智能機器人有條不紊地保證生產線上的面料源源不斷,工人只需掃描二維碼,智能機器人就會將面料準確地送到鋪布機旁。
央視《走遍中國·穿衣革命》對申洲國際的報道
“我們的差錯率以前是98%左右,到現在100%沒有差錯率?!?br />
2018年足球世界杯期間,申洲國際在16個小時之內,把幾萬件法國隊球迷服送至耐克上海,由他們空運到法國,趕在法國隊奪冠之前抵達。
或許對馬建榮來說,紡織融入了他的基因里。
他曾在會上批駁“紡織行業是夕陽產業,是低門檻行業”的論調:他們根本不了解紡織和服裝。
身為60后有著時代思維,他深知科技化、數字化的重要性,他稱要突破面料的功能化研發爆款,他們最大的款年銷量1億件以上,凈利潤25%。
“服裝通過高效化、去指令化、數字化提升自動化水平,服裝效率比同行高25%-30%,這才是企業常青的基因”。
疫情讓申洲寧波工廠被迫暫時停擺。風風雨雨幾十年,對于見慣了大場面的寧波商人而言,相信一切都能安然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