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長久以來的發展歷程中,屠宰動物以制作皮草產品、焚燒未售出的商品,而非選擇捐贈給需要的人——凡此種種行徑,無一不在為行業自身招黑,承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批判。
據Statista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服裝市場規模巨大,同時仍在不斷增長——2021年服裝市場規模為1.5萬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長到2.3萬億美元。
1 問題源頭
服裝行業是世界上對環境破壞較為嚴重的行業之一。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數據顯示,大約20%的工業水污染源于服裝生產過程。服裝行業每年僅用于織物染色就要消耗5萬億升(1.3萬億加侖)水。美國服裝品牌李維斯表示,生產一條牛仔褲大約要用1000加侖的水。
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統計,服裝行業每年占全球碳排放10%,到2030年將上升到50%左右。
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數據顯示,用于制衣的纖維材料有80%最終進入了垃圾填埋場和焚化爐。作為世界服裝生產大國,燃煤紡織廠每年產生大約30億噸煤煙,成為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隨著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越發重視,時尚品牌表示,他們正在減少浪費和其它不環保的做法。但其中一些言論只不過是虛假性質的炒作而已——“漂綠”(Greenwashing)是賣家和品牌們的營銷策略,品牌以此來塑造企業的環保形象,結果卻往往只是與真正的環保背道而馳,難以知行合一。
2 制定標準
紐約最近提出的一項法案將要求企業遵守名為ESG(環境、社會、治理)的可持續投資議程。該“時裝法令”(Fashion Act)采用了較為嚴苛的問責力度。據悉,營收超過1億美元的服裝和鞋類公司將受約束。違規者將被處以年收入的2%以上4.5億美元。
擬議的法律要求零售商列出并跟蹤其合作的供應鏈。企業須發布年度社會與環境可持續性報告,公布企業在有關規定、生產流程和企業活動中,對環境和社會影響所做出的貢獻。
這將成為世界上第一部針對服裝行業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法律。
3 環保時尚
一項名為環保時尚的運動,旨在減少服裝生產和銷售過程中對人類和環境的傷害,但概念相對寬泛和模糊。
致力于環保時尚的主要品牌包括Eileen Fisher(該公司表示自2009年以來已收回并重新利用了超過160萬件服裝)、Christian Dior、耐克、阿迪達斯和Everlane。
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的《2021年環保時尚全球市場報告》,該市場估值為58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3億美元。
4 快時尚
快時尚是指生產大量廉價服裝并快速進行庫存周轉的商業模式,使得消費者需要經常更新服裝以跟上時尚潮流。但它比傳統的服裝業務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要大得多。它是環保時尚的對立面。
部分快時尚品牌——包括H&M、SHEIN和Zara這三大品牌——正在通過回收和升級再利用服裝來回應社會批評,以減少浪費情況。
趨勢數據分析公司First Insight在2019年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發現服裝行業的可持續性得到越來越多人重視。
調查發現:
大多數Z世代消費者(大約10至25歲)更喜歡購買可持續品牌
Z世代和千禧一代(20多歲到40歲出頭)集體較有可能根據價值觀和原則做出購買決定
二手商務在全年齡段消費群體中都很受歡迎,而Z世代和千禧一代較有可能購買回收再利用的物品
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費者逐漸成為主力的同時,也預示著對服裝品牌更嚴格的環境審查將逐步落地。
據Statista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服裝市場規模巨大,同時仍在不斷增長——2021年服裝市場規模為1.5萬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長到2.3萬億美元。
1 問題源頭
服裝行業是世界上對環境破壞較為嚴重的行業之一。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數據顯示,大約20%的工業水污染源于服裝生產過程。服裝行業每年僅用于織物染色就要消耗5萬億升(1.3萬億加侖)水。美國服裝品牌李維斯表示,生產一條牛仔褲大約要用1000加侖的水。
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統計,服裝行業每年占全球碳排放10%,到2030年將上升到50%左右。
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數據顯示,用于制衣的纖維材料有80%最終進入了垃圾填埋場和焚化爐。作為世界服裝生產大國,燃煤紡織廠每年產生大約30億噸煤煙,成為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隨著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越發重視,時尚品牌表示,他們正在減少浪費和其它不環保的做法。但其中一些言論只不過是虛假性質的炒作而已——“漂綠”(Greenwashing)是賣家和品牌們的營銷策略,品牌以此來塑造企業的環保形象,結果卻往往只是與真正的環保背道而馳,難以知行合一。
2 制定標準
紐約最近提出的一項法案將要求企業遵守名為ESG(環境、社會、治理)的可持續投資議程。該“時裝法令”(Fashion Act)采用了較為嚴苛的問責力度。據悉,營收超過1億美元的服裝和鞋類公司將受約束。違規者將被處以年收入的2%以上4.5億美元。
擬議的法律要求零售商列出并跟蹤其合作的供應鏈。企業須發布年度社會與環境可持續性報告,公布企業在有關規定、生產流程和企業活動中,對環境和社會影響所做出的貢獻。
這將成為世界上第一部針對服裝行業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法律。
3 環保時尚
一項名為環保時尚的運動,旨在減少服裝生產和銷售過程中對人類和環境的傷害,但概念相對寬泛和模糊。
致力于環保時尚的主要品牌包括Eileen Fisher(該公司表示自2009年以來已收回并重新利用了超過160萬件服裝)、Christian Dior、耐克、阿迪達斯和Everlane。
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的《2021年環保時尚全球市場報告》,該市場估值為58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3億美元。
4 快時尚
快時尚是指生產大量廉價服裝并快速進行庫存周轉的商業模式,使得消費者需要經常更新服裝以跟上時尚潮流。但它比傳統的服裝業務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要大得多。它是環保時尚的對立面。
部分快時尚品牌——包括H&M、SHEIN和Zara這三大品牌——正在通過回收和升級再利用服裝來回應社會批評,以減少浪費情況。
趨勢數據分析公司First Insight在2019年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發現服裝行業的可持續性得到越來越多人重視。
調查發現:
大多數Z世代消費者(大約10至25歲)更喜歡購買可持續品牌
Z世代和千禧一代(20多歲到40歲出頭)集體較有可能根據價值觀和原則做出購買決定
二手商務在全年齡段消費群體中都很受歡迎,而Z世代和千禧一代較有可能購買回收再利用的物品
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費者逐漸成為主力的同時,也預示著對服裝品牌更嚴格的環境審查將逐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