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到服裝行業(yè)暴利,也不是沒有根據(jù)的,雖然相對于眼鏡和醫(yī)藥行業(yè)來說,其暴利只是小巫見大巫,但卻也當之無愧。我離開服裝工廠后,在服裝品牌公司工作了七八年,對服裝生產(chǎn)到銷售的流程相當熟悉,對服裝的生產(chǎn)運營成本以及終端銷售也是了如指掌,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我非常有發(fā)言權,接下來就分析一下:
關于服裝的利潤,分兩點來講,第一、服裝成本價和銷售價,先來說說品牌公司的操作模式,通常會有以下流程,公司設計師為籌備新品訂貨會,去服裝加工工廠開發(fā)打樣,也有的公司自己有開發(fā)生產(chǎn)部,自己打樣。樣衣制作好統(tǒng)一寄會公司預備訂貨會參展,開展訂貨會,合作的商家客戶會來訂貨會挑選款式來下單,基本上很多款式公司會備貨,因為大部分這種服裝公司自己會有專賣店,所以同步訂貨下單。
訂貨會結束后,統(tǒng)計好訂貨會的所有下單數(shù)據(jù),最終將下單數(shù)據(jù)傳達給合作的工廠,工廠進行面輔料采購,為批量生產(chǎn)做準備。與此同時工廠會根據(jù)每款衣服的用料,來核算這款衣服的成本價格,然后報價給品牌公司,這時候品牌公司開始給工廠支付30%的貨款定金。同時開始根據(jù)每款衣服的成本價來定制最終的銷售價格。但是大部分公司會在訂貨會之前就自己把成本價核算好,直接在訂貨會時展現(xiàn)給訂貨的客戶。
工廠成衣生產(chǎn)好之后,品牌公司打全款提貨。然后分發(fā)給各個客戶以及自己的專賣店開始上線銷售。這基本上就是服裝從下單到銷售的一個大致過程,但是所說的暴利在哪里呢?那就是關于最終銷售價格,大部分品牌公司,尤其是一些高端男裝品牌,其吊牌銷售價格基本上是成衣采購價的8-10倍。女裝一般都是6-8倍。當然,這里指的是小有名氣的品牌服裝。通常那些沒有名氣或者低端品牌的銷售價大概在2-4倍,有的甚至更低,只有1.5-2倍。
雖說服裝銷售價格高達10倍之多,但是大部分公司的客戶或者批發(fā)商的訂貨都是吊牌價的2.5-3.5折,也就是說品牌公司賺的錢,僅僅只有成本價的1-2倍多,還要承擔每個季度積壓庫存以及客戶退換貨的風險。而一般做這種高端服裝銷售的客戶,他們的店基本上都是開在高端商場,或者說繁華地段,其店面裝修,房租以及店員的工資加起來就非常高,試想一件吊牌價1000元的T恤,他3.5折進貨過來,按照吊牌價銷售的話,一件T恤就可以賺650元,是不是非常暴利?但是你想一下,能花1000元去消費一件T恤的人有多少?相比于中低端市場,他的客戶群毫無疑問是非常小眾的。
那么再來算下他的店面成本,賣這種高端服裝的店面一天的店租、電費再加上人員工資,一天就要600元應該差不多吧!等于說他們至少每天要賣一件衣服才能不虧本,而且還不算打折活動以及季末清倉等風險,我曾有個客戶告訴我,他的店有一個月只賣了20件的記錄。而且還有很多服裝是分級銷售的,他們都不是直接從品牌公司訂貨,而是從批發(fā)市場或者分銷商手里進貨,那么這中間的環(huán)節(jié)又一次的抬高成本,最終到他們手里的銷售利潤其實并不高。以上講的是高端服裝品牌的模式,其實低端市場也差不了多少,甚至分銷環(huán)節(jié)更多,那么無形中到了銷售終端,其利潤已經(jīng)非常低了,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如今服裝行業(yè)幾近蕭條的原因之一了。
關于服裝的利潤,分兩點來講,第一、服裝成本價和銷售價,先來說說品牌公司的操作模式,通常會有以下流程,公司設計師為籌備新品訂貨會,去服裝加工工廠開發(fā)打樣,也有的公司自己有開發(fā)生產(chǎn)部,自己打樣。樣衣制作好統(tǒng)一寄會公司預備訂貨會參展,開展訂貨會,合作的商家客戶會來訂貨會挑選款式來下單,基本上很多款式公司會備貨,因為大部分這種服裝公司自己會有專賣店,所以同步訂貨下單。
訂貨會結束后,統(tǒng)計好訂貨會的所有下單數(shù)據(jù),最終將下單數(shù)據(jù)傳達給合作的工廠,工廠進行面輔料采購,為批量生產(chǎn)做準備。與此同時工廠會根據(jù)每款衣服的用料,來核算這款衣服的成本價格,然后報價給品牌公司,這時候品牌公司開始給工廠支付30%的貨款定金。同時開始根據(jù)每款衣服的成本價來定制最終的銷售價格。但是大部分公司會在訂貨會之前就自己把成本價核算好,直接在訂貨會時展現(xiàn)給訂貨的客戶。
工廠成衣生產(chǎn)好之后,品牌公司打全款提貨。然后分發(fā)給各個客戶以及自己的專賣店開始上線銷售。這基本上就是服裝從下單到銷售的一個大致過程,但是所說的暴利在哪里呢?那就是關于最終銷售價格,大部分品牌公司,尤其是一些高端男裝品牌,其吊牌銷售價格基本上是成衣采購價的8-10倍。女裝一般都是6-8倍。當然,這里指的是小有名氣的品牌服裝。通常那些沒有名氣或者低端品牌的銷售價大概在2-4倍,有的甚至更低,只有1.5-2倍。
雖說服裝銷售價格高達10倍之多,但是大部分公司的客戶或者批發(fā)商的訂貨都是吊牌價的2.5-3.5折,也就是說品牌公司賺的錢,僅僅只有成本價的1-2倍多,還要承擔每個季度積壓庫存以及客戶退換貨的風險。而一般做這種高端服裝銷售的客戶,他們的店基本上都是開在高端商場,或者說繁華地段,其店面裝修,房租以及店員的工資加起來就非常高,試想一件吊牌價1000元的T恤,他3.5折進貨過來,按照吊牌價銷售的話,一件T恤就可以賺650元,是不是非常暴利?但是你想一下,能花1000元去消費一件T恤的人有多少?相比于中低端市場,他的客戶群毫無疑問是非常小眾的。
那么再來算下他的店面成本,賣這種高端服裝的店面一天的店租、電費再加上人員工資,一天就要600元應該差不多吧!等于說他們至少每天要賣一件衣服才能不虧本,而且還不算打折活動以及季末清倉等風險,我曾有個客戶告訴我,他的店有一個月只賣了20件的記錄。而且還有很多服裝是分級銷售的,他們都不是直接從品牌公司訂貨,而是從批發(fā)市場或者分銷商手里進貨,那么這中間的環(huán)節(jié)又一次的抬高成本,最終到他們手里的銷售利潤其實并不高。以上講的是高端服裝品牌的模式,其實低端市場也差不了多少,甚至分銷環(huán)節(jié)更多,那么無形中到了銷售終端,其利潤已經(jīng)非常低了,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如今服裝行業(yè)幾近蕭條的原因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