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之前,那俊武做了11年的美容院化妝品,在全國鋪產品,銷售好的時候,一年凈賺兩三百萬元。受疫情影響,商機一夜之間便轉了風向。線下美容院銷售逐漸萎縮,電商迅猛崛起。
本著“打不敗就加入”的觀念,那俊武果斷轉行。2020年末,經過兩個月的市場考察,他在廣州與朋友合開了一家服裝電商公司,主營20歲到40歲女性的時裝,正式進入線上平臺。
電商服裝大部分都是抄作業,公司里有經驗的運營總監會選出20多個款,然后再經過股東會的決議,從中選定四五個款式投入訂單生產。
“拍板的6個股東都是大老爺們,選款就是憑直覺。”公司生產的第一款服裝,是那俊武力推的一款綠色小香風連衣裙,“那款衣服之前有其他商家在賣,銷量一般,但是我一眼就看好了那個清新的薄荷綠,覺得它能爆。”
選款的同時,公司的達人群也在建立中。需要從抖音里找到與自己商品匹配的帶貨達人,建立聯系,“公司建了3個達人群,群里總共有400多名帶貨主播。”
一切就緒后,訂單進工廠生產成衣,然后上線,轉眼已是2021年。
“當時我們就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也沒有想到那么快就能出成績。”公司剛剛成立,客服培訓完就上崗了,第一個發現產品爆了的環節是客服,“一下子出現好多對話框消息,詢問怎么選尺碼。”
客服人員忙不過來時,全體人員齊上陣,“那時候我們團隊9個人全在客串客服。”
“我們剛開始接觸女裝,大老爺們也不知道怎么幫女性客戶選碼,那段時間,公司的大白墻上貼滿了白紙,上面寫著‘身高、體重,以及對應的尺碼’,以便我們能夠及時回答客戶詢問。”那件爆款銷量最多的時候,一天賣出了6000件。
銷量火了之后,工廠產能跟不上了,還停售了幾天。因為廣州的服裝廠,大廠一天能生產三五百件衣服,而只有十幾名工人的小廠,一天也就能生產100多件。衣服做好后,還要拉回來燙熨,疊整齊,打包發走,這都需要時間。
“廣州這邊好多小妹在干打包的活,報酬是一小時25元。”那俊武說,活干不完的時候,公司人員也都在幫著加班打包,“有時候干到第二天凌晨4點半,收工后才去吃一天里的唯一的一頓飯——路邊攤夜宵。”那個爆款一周賣了400萬元。
該踩的坑,一個也不能少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風順,電商的跟頭也沒少摔。”那俊武笑笑說。
第一坑踩在做冬裝上。2022年團隊要做冬裝時,股東們的意見就不統一。有人提出來,冬裝沒有夏裝更新需求高,很多人一件羽絨服穿幾年。但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們還是訂制了一批自有品牌的羽絨服。
“一件做工好、用料好的羽絨服,成本就在200元左右,這還不算運費和打包費用。”羽絨服一進入市場,就被殘酷地沖沒了。尤其到了“雙十一”這樣的節點上,大的品牌都在搞活動,“我們壓了一萬多件的貨沒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