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時尚商業快訊援引消息人士透露,Louis Vuitton中國官網于上周五開始已下調全線產品售價,下降幅度在二百到兩千人民幣左右,例如原本售價為1.64萬的MONOGRAM中號雙肩包調整后的價格為1.57萬元,該降價消息傳出后,隨即引發行業的廣泛關注。

圖為Louis Vuitton產品價格調整前后對比,上圖為調整前,下圖為調整后
有分析指這或與國內關稅昨日下調預期有關。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的新一輪進口關稅下調計劃正式實施,范圍涵蓋日用消費品、服飾等。其中,服裝鞋帽和體育健身用品等進口關稅平均稅率將由15.9%降至7.1%,護膚、美發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將由8.4%降至2.9%。
據悉,服飾鞋帽進口關稅下調幅度為51%,化妝用品進口關稅的調整幅度也在48%左右,鐘表眼鏡和珠寶首飾的關稅則分別下調了13.9%。中國海關總署稅收征管中心主任張旭則透露,今年上半年服裝鞋帽類商品的關稅征收總額為52.7億元,稅率調整后,該品類整體稅負下降將超過30億元。
有業界人士認為,隨著中國消費者境外消費規模擴大,關稅下調是勢在必行,既符合國內消費升級方向,又有利于吸引消費回流。中國其實并不介意本國的國民喜歡外國貨,只要他們能夠更多在本國境內,而不是境外購買這些外國商品就好。
據商務部估計,目前國內消費者一年在境外的購物消費總額約為2000億美元。有分析稱,降低關稅雖然是促進價格下降的因素之一,但最終的市場價格還是由品牌決定。
實際上,早在Louis Vuitton之前,Chanel、愛馬仕等奢侈品牌也曾因關稅調整、匯率波動等原因而走上了降價這條道路,自2013年底國內開始打擊腐敗和炫耀消費以后,營業額不斷下滑。
2015年3月,Chanel帶頭宣布在中國市場降價,其標志性的手袋在香港的售價降幅超過24%,而在歐洲市場則漲價。同樣的商品,品牌保證在中國價格比起歐洲最多只貴出5%,以保持全球市場平衡。Chanel 時裝部門總裁Bruno Pavovlsky曾表示,調整價差將讓品牌可以集中精力專注服務本地消費者。
隨后,其它奢侈品牌也開始效仿。據時尚頭條網早前報道,2015年Prada、Miu Miu及Gucci部分貨品更低至五折,而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也加入減價促銷大戰。
深有意味的是,LVMH 管理層當時明確表示不會追隨Chanel拉平全球價差的舉措,認為奢侈品牌追求全球同價絕不是明智之舉,因為作為全球化的集團,需要為應對匯率波動預留靈活的空間。
有業界人士認為,奢侈品牌加大折扣力度并不總能實現吸引消費者購買,大力度的折扣只對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有效,而對真正有實力的消費者反而是一種傷害,降價是奢侈品牌最無奈采取的手段,同時也是最危險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