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市場的集中度很低,2017年,除森馬旗下的巴拉巴拉、阿迪達斯童裝之外,占據這一市場前10名的其他品牌市場占有率都不超過1%,而TOP10加起來的數字也只占據了整個市場的11.3%——而國外成熟市場的這一數字會達到30%-50%。
當前,中國童裝行業正從粗放式經營向規模化、精細化經營轉型,從產品競爭、價格競爭、營銷手段競爭向產品研發競爭(產品力)、品牌文化競爭(形象力)、品牌服務競爭(運營力)跨越,未來,中國童裝市場將變得更加理性和成熟。那么能攪動童裝市場的品牌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未來對品質有要求、對格調有追求的童裝品牌發展空間會更大
90后甚至95后成為新一代父母群體,本身他們就生活在物質充裕的年代,對于品質的要求比較高。作為父母,他們在為孩子挑選服裝品牌時不僅僅注重面料的舒適性,還會注重時尚性。同時他們也是消費升級的推動者,對于下一代的生活品質有更多的要求。
如漸漸崛起的ENHENN(嗯哼)童裝,盡量以黑、白、灰為主色調,一方面是添加更少的色劑,另一方面是打造與眾不同的童裝風格。
更加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品牌會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在零售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在商品極大豐富的大背景下,零售的發展,已逐步走出以商品為中心的模式,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流量為中心的方向加快發展。
童裝市場也是一樣,新零售崛起,很多品牌從內容、形式和體驗上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如何用有特色的商品、場景、服務、體驗打動消費者,觸動消費者的心智,已經成為關鍵的要素。
很多童裝品牌的線下門店設有小型兒童樂園,滿足帶娃購物的父母需求和兒童好玩的天性,無形中增加客流量。如馬拉丁童裝,在江浙一帶很有辨識度,幾乎每家門店都設有小型游樂場。
全渠道銷售的品牌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的零售市場已經是高度的線下與線上二維市場。市場不會再回到單一的線下市場結構,只有實現二維市場融和規劃,協同發展,才是把握了市場的全部。全渠道可以有兩個實現方向:以線下為主,把線上流量導入線下;以線上為主,把線下流量導入線上。線下與線上市場必然是協同的,目標是一致的,不是競爭關系。不能把線下與線上割裂開來規劃,自我產生競爭。
現在大部分清醒的公司都意識到全面渠道的重要性,極力將線上線下進行融合。如傳統童裝品牌小豬班納,自從關紹洲上任以后,加速布局智慧門店并打通線上線下,推出“線上領券、線下消費”的模式,將線上線下流量整合到一起。
未來,童裝市場誰將是“成王”,誰又成為“敗寇”,也許只有市場最終會給出準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