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的前身為原廣州大學藝術設計系和原廣州師范學院藝術系。創建于1987年的原廣州大學藝術設計系,開設工業設計、室內與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是改革開放初期最早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在國內和國際上擁有較好的影響力。原廣州師范學院藝術系1992年開辦美術專業。目前,學院下設美術系、設計系、數字媒體藝術系,開設美術學(師范)、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產品設計四個本科專業。學院還設有科創中心、藝術理論研究中心。
學院2003年開始招收學科教學(美術)碩士研究生,2006年獲美術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獲全國藝術碩士(MFA)研究生授予權并成為全國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2010年獲藝術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2011年獲美術學、設計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目前,學院擁有美術學一級學科、設計學一級學科、藝術碩士(美術領域、設計領域)三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021年開始,學院依托教育學博士后流動站常年招收師資博士后。
學院擁有一支學歷、職稱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科學研究和創作實踐能力以及豐富教育經驗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89人,其中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導師2人,博士后合作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43人,8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其中,多位教師擔任了廣州市文聯副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主席、第九屆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漫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副秘書長、文化和旅游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培計劃咨詢專家庫專家,全國藝術科學評審專家庫專家等重要社會兼職。
學院是全國首批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共同實施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和培訓計劃”項目高校、教育部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試點單位、廣東省美育浸潤計劃項目單位,擁有廣東省美術與設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廣府文化研究基地等學科平臺。
近五年來,學院教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共10項,主持省級、廳級科研項目30項,美術和設計作品獲國家級獎28項。與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國的知名藝術院校簽訂了各類交流合作項目。與廣東省多家文化和企事業單位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
學院現有在讀本科生1290人,碩士研究生132人(含留學生)。四十多年來,學院在服務地域經濟文化發展、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已形成了學科專業齊全,具有嶺南人文精神與開闊國際視野的辦學特色,成為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學院。
01、美術學(師范)
美術學專業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專業特色:美術學(師范)專業于1992年開始招生,2006年獲美術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2009年獲藝術碩士專業碩士授權,教育部在廣東省唯一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試點單位,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常設單位,全國首批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共同實施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和培訓計劃”項目高校。2020年,獲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廣東省特色專業。
美術學專業以“新師范”的建設為前沿站位,以美育、美術療育、及嶺南文化藝術與科技交叉融合,強化傳統文化當代轉換的中國表現為專業特色。
就業方向:畢業生能夠在基礎教育學校、文化產業、藝術機構中勝任教學與管理等崗位的美術教師和創作、設計工作,并具有可持續發展性。
美術學(師范)專業在美術師范教育的基礎上,融入專項繪畫技能與綜合審美與創作能力的培養,培養“專通相融”的美術教育與創作人才。在一年級綜合通識教育、寬口徑專業培養的大平臺基礎教學后,進行專業教學和跨專業自選學習。專業教學是指系統的專業研學,跨專業自選指學生可自主選擇跨系專業融通課程學習,并在師范的基礎上設置中國畫、西方繪畫、嶺南工藝三個課程模塊:
中國畫:主干專業課程: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中國畫基礎、工筆、寫意、中國畫人物、中國畫山水、中國畫花鳥、書法與篆刻、中國畫材料語言與當代表現 、中國畫論 、中國書論印論、專業創作等。
西方繪畫:主干專業課程: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近現代美術思潮、油畫材料與技法、油畫靜物、油畫人物、油畫風景、油畫材料語言研究與當代表現 、水性材料語言研究與當代表現 、現當代美術思潮與圖像分析、專業創作。
嶺南工藝:主干專業課程: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嶺南工藝美術史、嶺南民俗文化、工藝美術基礎、嶺南工藝美術造型與制作、漆畫、嶺南漆藝配飾設計、嶺南傳統雕刻藝術、廣彩、廣繡、專業創作等。
02、設計學類
設計學類專業實行大平臺招生,一年級設計學類大平臺教學,二至四年級,分產品設計、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三個專業。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專業特色:廣州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沿革于開辦自1987年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和2002年的動畫專業。是廣東省高校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單位。本專業立足粵港澳大灣區,以推動動漫游戲、網絡文化、數字文化裝備、數字藝術展示等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為己任,培養面向未來的卓越數字內容創新設計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學生具有先進的創新藝術設計能力,能綜合應用數字媒體技術工具創新藝術設計表達,形成以用戶體驗為中心意識和具有交互設計、體驗設計、服務設計、信息設計能力的設計策劃和內容創意、創作,結合數字化產業和社會發展需求探尋解決方案的卓越創新設計人才。
就業方向:主要在傳媒、文化、創意產業相關領域或相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影視、動漫、游戲和網絡媒體的策劃、創作、制作、傳播、運營或管理、品牌整合、營銷、廣告、包裝、出版、展覽、文教、宣傳等職能工作。
主干專業課程:設計思維與方法、設計心理學、廣告設計、攝影攝像、數字出版與出版物設計、品牌形象設計、品牌包裝與結構設計、嶺南非遺數字化創新設計、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視聽語言、視頻與聲音處理、三維動畫、插畫設計、漫畫技法、商業攝影、角色設計、場景設計、二維動畫設計、動態圖形設計、數字后期編輯與影視特效、數字聲音處理數字媒體編程、信息可視化設計、人機交互界面設計、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應用設計、交互裝置設計、交互產品開發、動漫游戲衍生產品設計開發等。
本專業主要設置“視覺傳達與新媒介”、“信息與交互設計”、“影視動漫與文創”、“數字娛樂與游戲設計”等四個課程模塊:
視覺傳達與新媒介
主要課程:數字媒體藝術概論、視聽語言、攝影攝像、平面廣告設計、商業攝影、視頻與聲音處理、信息可視化設計、動態圖形設計、跨媒體廣告創意、文創策劃與設計等。
信息與交互設計
主要課程:數字媒體藝術概論、視聽語言、攝影攝像、人機交互界面設計、用戶體驗分析與交互設計、視頻與聲音處理、信息可視化設計、動態圖形設計、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應用設計、文創策劃與設計等。
影視動漫與文創
主要課程:數字媒體藝術概論、視聽語言、攝影攝像、故事與影視劇本創作、動態插畫與漫畫、二維動畫、三維動畫、視頻與聲音處理、導演基礎、影視特效、數字聲音處理等。
數字娛樂與游戲設計
主要課程:數字媒體藝術概論、視聽語言、攝影攝像、用戶體驗分析與交互設計、三維動畫、視頻與聲音處理、信息可視化設計、動態圖形設計、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應用設計、動漫游戲衍生產品設計開發等。
環境設計專業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專業特色:本專業注重學生在環境空間領域的基礎設計技能實訓和創新能力培養,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地域文化深度融合,發揮大灣區核心優勢,浸染廣府文化,注重智慧生活模式和鄉村振興等戰略下的人居環境更新;注重數字虛擬、前沿思維、地域文化與當代藝術相結合的人居環境知識體系與設計創新模式的系統性構建。圍繞“數字科技—地域文化—人居環境—設計創新”特征,加強人文、科技通識類知識的滲透,增加交叉性課程模塊與開放性課程的設置。開展產教研多樣化合作,拓寬國際化視野與交流,形成聯合工作坊、大師班和研學營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模式。結合現代科技的教學方法,發揮主動學習能動力,發展以學促賽、以賽促教、校企協同、跨界融合、創新創業的環境設計專業特色。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跨領域融合應用的環境設計創新型人才。旨在培養學生成為掌握本專業系統的基本理論、基本專業知識,環境設計及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環境設計各專題項目的設計能力和設計管理能力;培養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優良的德行情懷、扎實的專業知識、寬闊的國際視野、卓越的創新能力、科學的研究精神,掌握專業的環境設計思維、表達、溝通和管理技能的創新型人才。
就業方向:主要在建筑與環境設計相關領域或相關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國企、外企,從事環境景觀、建筑內外部空間設計、家具陳設等綜合設計、施工、管理工作,以及教育部門或自主創業等工作。
主干專業課程:空間測繪與設計制圖、設計思維方法與表達、人機工程學、中外建筑設計史、專業設計原理、建筑設計基礎、模型設計與制作、空間設計與營造、材料與構造、學科研究方法論、家具設計、陳設設計、建筑裝飾施工與管理、人居環境藝術設計、光環境設計、水景設計、植栽設計,環境公共設施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數字建造、數字設計思維與應用、空間行為與場景設計、文化創意空間環境設計、跨專業設計實踐、綠色可持續設計等。主干課程圍繞建筑室內設計與環境景觀設計兩大核心內容展開,并融合數字虛擬環境空間設計應用、文化創意空間與可持續設計等特色課程。
產品設計專業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專業特色:產品設計專業是廣東省最早開設產品設計人才培養的專業之一,2012年獲批廣東省高等學校本科特色專業、2020年獲批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本專業致力于工業化產品設計問題的解決和設計方法的實踐,依托本學院廣東省美術與設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東順德國家級研究生培養基地(北滘工業設計城)的院級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條件。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產品設計理論知識,產品設計創新思維能力和產品設計表現能力。特別是面向信息交融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培養具有創造性地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商業模式創新的潛質;服務社會的意識以及設計責任感強的設計師。
就業方向:制造企業的產品研發設計部門、設計研發機構和獨立法人設計公司,主要從事產品設計與開發、企業市場分析與研究,用戶分析與研究、設計管理,服裝產業的設計與開發等。
主干專業課程:設計素描、設計色彩、設計速寫、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工業設計史、人機工程學、數字化產品設計相關軟件基礎、產品設計效果圖表現技法、產品設計制圖、產品設計調研方法、綜合造型基礎、材料與工藝、模型制作與工藝、服務設計、設計心理學等。
本專業主要設置產品設計、服裝服飾與智能設計兩個課程模塊:
產品設計
主要課程:家電設計、家具設計、展示設計、公共設施設計、衛浴設計、日用陶瓷設計、設計管理、產品設計營銷學、產品創新設計與思維、嶺南文創產品設計,創新創業教育等。
服裝服飾與智能設計
主要課程:服裝畫創意技法、立體裁剪、成衣設計與品牌策劃、服飾設計與制作、智能可穿戴、功能性服裝設計、服裝買手等。
本科生就業情況
政府機關
荔灣區教育局
中山市橫欄鎮興政街土地房屋征收中心
湖南永州市委組織部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事業單位
廣州青年報社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西關外國語學校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廣州市第二十六中學
廣州美術中學
南海執信中學
新會會城華僑中學
中山大學高等繼續教育中心
黃埔軍校紀念中學
深圳市深科技工學校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廣州大學
安徽懷遠農村商業銀行
社會團體
廣州畫院
廣東大學生輔助創業中心
廣東時代美術館
景德鎮陶瓷研究所
天河區文化藝術中心
大型企業
澳門倬匯設計有限公司
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
佛山碧桂園集團有限公司
廣州德柏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集美裝飾工程公司
卡仕文服飾(深圳)有限公司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恒大農牧集團有限公司
廣州六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大千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名創優品公司
廣州市青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網易娛樂公司
中銘盛世深圳影業集團有限公司
畢業生深造院校
華南師范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廣州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四川大學
廣州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澳門科技大學
考文垂大學
德國RheinlandPriratsch-ule
貴州師范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
中國藝術研究院
黃注盛
獲獎情況:2016年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三等獎
謝奕璇
獲獎情況:2016年全國美育中華曲魂比賽一等獎
武建平等五人
獲獎情況:2017年金犢獎技術類一等獎、2017年金犢獎動畫類二等獎
周碧瑩
獲獎情況:2017年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大賽廣東賽區一等獎
周雯雯、謝奕璇、肖正宇
獲獎情況:分別獲2017年全國美育成果展演一等獎
鐘如桂
獲獎情況:2018年“國青杯”心藝人生全國高校藝術與設計作品展評二等獎
謝璐瑤
獲獎情況:2018年“國青杯”心藝人生全國高校藝術與設計作品展評二等獎
李志聰
獲獎情況:2019年廣東省高校工業設計大賽一等獎
劉海依
獲獎情況:2019年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廣東賽區一等獎
張詩瑜
獲獎情況:2019年第七屆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全國賽二等獎
盧冰虹
獲獎情況:2020年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廣東賽區競賽一等獎
江美藝
獲獎情況:2020年第八屆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廣東賽區一等獎
黎嘉宜
獲獎情況:2020年全國高校傳統文化知識競答一等獎
項目名稱:中外高校藝術學科大學生訪學
項目概況:為了促進中外高校藝術學科大學生之間的交流,提升中國藝術與設計類學生的國際視野與競爭力,廣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聯合同濟大學、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CEAIE)借助同濟大學佛羅倫薩校區、CEAIE佛羅倫薩學習中心及墨爾本學習中心平臺,每學期開辦中國高校藝術學科學生海外學習。該項目選拔全國各有關院校藝術類、設計類專業在籍學生赴意大利或澳大利亞學習,通過一個學期的專業課程學習,讓中國學生浸潤全球頂尖藝術與設計創作氛圍,從而在短時間內獲得能力的有效提升。學生在完成意大利或澳大利亞大學所安排課程返回原校時,將獲得海外大學所提供的結業證明,海外所修學分轉回原校學分系統。同時,學院每年組織優秀學生到國內部分“985”“211”高校及中央美術學院等行業頂尖院校交流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