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坑(指漢服、JK制服、洛麗塔)里,鮮少有人只腳踏一坑,在三坑外,也有許多“地球人”躍躍欲試。要問如何在一套穿搭里融合上下五千年、橫跨四大洋的單品,翻翻這屆年輕人的衣櫥就知道了。
因為一套混搭,小紅書博主@涵淡-小月亮在地鐵上被人要了微信,“從口罩到鞋子都被問了鏈接”。當時她穿了一件寬松的明制披襖,里面搭配的卻是JK制服里的襯衫和格裙,她還加上了配套的領結,為了更有元氣,索性穿上了星黛露長筒襪和運動鞋。
(圖源小紅書博主@涵淡-小月亮)
對于愛打扮的年輕人來說,穿搭的要義就是拋棄公式,看向感覺,“出其不意的穿搭,有著騎車時松開車把一般的率真快樂”,也正是因為這種融合的樂趣,不少國風品牌選擇在漢服傳統制式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設計更加適合通勤的改良漢服。
“隨時anytime”就是一個改良漢服新品牌,開張第一年就已經突破千萬營收,這個俘獲年輕女性的新品牌背后,是一個由70后合伙人組成的團隊。為了了解年輕人,這群有著20年創業經驗、實現了財富自由的中年人,也開始刷起小紅書、看起了live house。
70后的二次創業
21世紀初,70后老金就已經涉足服裝行業,不過他做的是男裝品牌,走的是線下渠道,最輝煌的時候,三四百家加盟商遍布各大商場。
2012年,老金在一家業內知名的培訓機構報名了課程,讓他意外的是,這段為期三個月的學習,培養了后來超過十年的友誼。這群同在服裝行業摸索的年輕人,結束了組隊在北京學習的日子,還一直還保持著緊密聯系,“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培訓結束后,我們也還在寫‘家書’,每天輪流在群里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思考,每年都會組織見面,不知不覺就保持了十年”。
在這個學習小組里,老金和同是做服裝生意的小寶格外要好。小寶做了十幾年絲綢女裝,對于中國傳統文化、面料、設計都頗有經驗。2021年,小寶看到了國風崛起的風口,身邊有處于起步階段的漢服新品牌,但經營方式不算科學,于是就想著摸索出一套更適合孵化新品牌的方法。
老金是小寶拉上的第一個人,為了把班子搭起來,她還牽線了其他合伙人,做了十幾年香云紗的強哥負責把關面料,生產了十幾年中式嫁衣、常年在賽道前三的斑馬則包攬了整體的生產。
幾位合伙人手頭的主業,單拎出來都是過億的生意,財富自由的中年人,在一次喝茶聚會時,定下了二次創業的方向,“用自己沉淀的經驗和資源,孵化國風新品牌”,做出這個決定,其實有兩個想法在支撐,“一是為人父母了,覺得傳承傳統文化特別有意義,二是從生意角度看,這件事也特別有前景”。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份需要與年輕人打交道的事業,老金因此找上了杭州大麥66 live house的老板老六,對方主業是辦演唱會和音樂節,“可以找他要些新鮮點子”。愛玩的老六一聽,不想只當軍師,索性選擇加入,“是目前團隊里唯一沒做過服裝的,也是最年輕的”。
于是,懷著讓漢服走俏的心愿,五位中年人組成了“俏漢唐”,為了孵化出新的國風品牌,這群中年創業者開始逛起了live house,“五個樂隊里可能就認識兩個,不過不耽誤搖擺”,他們也開始玩小紅書、追時下熱門的綜藝,“得和年輕人保持步伐一致”。
適合通勤的改良漢服
“隨時anytime”是俏漢唐從去年八月開始孵化的國風新品牌,設計師是清華美院畢業的年輕人,“看了設計樣稿,聊了品牌理念,我們都覺得可行,于是就在自己的工廠打樣、生產”。
團隊從一開始就決定走改良漢服路線,“這是出于文化價值和生意價值兩方面的考量”。國風從2020年就呈現出明顯回潮,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天貓服飾發布的《2020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兩年前天貓上就已有1800萬漢服消費者,還有4.15億潛在消費者。“當時看到數據,我們都覺得改良漢服擁有更廣闊的市場,從生意角度看是更適合發展的土壤,從文化角度看,漢服消費者其實已經不太需要科普,但那些潛在消費者可能因為改良漢服而喜歡上國風,進而喜歡傳統文化”。
(改良自晉制裲襠的針織背心)
因為擁有完全自主把握的供應鏈,“隨時”的上新節奏平穩且基本都有現貨,這對普通的設計師店鋪來說尚且不易,更別說是制作更為繁瑣的漢服。
第一批上架的是結合時下流行的暗黑風的改良漢服,但是表現平平,年輕人并不買賬。團隊迅速調整了設計風格,考慮到目標人群是25—35歲的獨立女性,便將品牌理念定位為“隨時悅己”,設計風格也更加大氣,既有中式復古的婉約,又有現代摩登的干練。
因為考慮到現代著裝場景,團隊對于面料的要求是“有質感且好打理”,例如上衣普遍采用醋酸緞,這種天然面料有著接近真絲的性質,同時又可以機洗。而在版型上,幾乎各類單品都減小了放量,同時去掉了傳統的繡花和紋樣,更能融入日常的衣著。
改良最難的是把握度,既要提供著裝便利,又不能減損中式風格最為迷人的形和魂。在生產流程上,“隨時”可以完全按照現代時裝的流程來,但在每件衣服背后,還是要附上關于詩詞、節氣等傳統文化的共同意象,“不只是一件衣服,也是一種文化和生活”。
改良漢服降低了消費者初次嘗試漢服的門檻,“很多顧客在第一次接觸后,慢慢就把衣櫥里的時裝都進行了替換”。因為沒有制式框定,“隨時”的店鋪里有對襟衫和短裙這類混搭,也有包含漢元素的吊帶和連衣裙。
服裝也需要話題和熱點
店里賣得最好的是一條簡約的綠色改良馬面裙。“當初決定用綠色,是因為春晚而火遍全網的《只此青綠》,春款新品綠色又正好順應時節,所以一上架就賣得不錯”。
但因為熱點事件,這條裙子又火了一把,成了店鋪最大的爆款。七月迪奧抄襲馬面裙事件,激發了許多中國網友守護傳統文化的決心,共青團中央也發視頻宣傳馬面裙,因為視頻里第一條馬面裙就來自“隨時”,所以一下子吸引了很多訪客,“目前這條馬面裙已經賣了近六千條,而且直接帶動了店鋪其他款式的銷量,很多顧客是因為馬面裙認識我們,之后基本上每次上新都買”。
隨著天氣轉冷,借用中式衣形和現代面料制作的秋冬新品,也正在成為新的爆款,由宋制交領改良的針織內搭、用拼接仿皮毛制作的比甲、改良自圓領對襟直袖的冬款大衣……秋冬是大衣和羽絨服的主場,因為款式有限,往往顯得沉悶,用漢服改良的針織衫和大衣,一下子就能讓消費者眼前一亮,“她們會覺得衣柜里沒有這樣的過冬裝備,可以考慮入一件,打破一下常規”。
20年服裝從業經驗,能夠提供的是極具效率的設計生產模式,“絲綢博物館公布最新的流行制式后,我們會做一年的設計規劃,確定下來整體設計的主題內容、主要款式以及主題色,然后像時裝品牌那樣投入生產”。因為有傳統漢服制式提供設計框架,反而讓改良設計易于拆解調整,所以“隨時”既有時裝的上新速度和質量,又有鮮明的店鋪風格。
熱度則是添油加柴的另一把火,“如果沒有熱點,我們也可以嘗試自己去做”。年輕人會混搭著漢服擠地鐵,穿漢服去live house看演出,甚至蹦迪……經營著live house和傳媒公司的老六決定,明年要和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歌手、藝術家合作推出聯名款,“想要俘獲年輕人的心,首先得和年輕人一起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