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靈活運用物流渠道
物流渠道對于線上和線下兩方面來說都至關重要。眾多快時尚服裝品牌諸如ZARA、拉夏貝爾、優衣庫,它們都將這一手段運用于自己的品牌銷售環節。
ZARA在線上官方旗艦店中有超過 30%的商品可以讓消費者通過線下門店自提的方式獲得,ZARA 還在 2018 年初實現了機器人輔助取貨的技術,即線下門店店員向機器人傳輸相應的編碼指令。
機器人就可以前往倉庫將對應編碼的商品找到并將其送往柜臺,這個技術使得“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購物模式更加高效便捷。
而優衣庫在物流渠道創新方面,做到了線上線下都可以發貨,即優衣庫的線下門店收到線上訂單后可以就近安排從門店中調貨發往消費者手中,同時也可以滿足消費者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需求。
這不僅使得物流效率提高,也使得釋放一部分的庫存,企業在倉儲方面的成本降低。因此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在運用物流渠道的時候應該根據自身需求效仿這些品牌已經出現的新物流模式,逐漸推廣“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方法。
二、明確品牌的發展模式和定位
品牌在路徑選擇上可以根據自身的資金狀況和發展方向來選擇西方品牌的模式或者中國的發展路徑。大部分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應該根據自身產品的特性形成正確的品牌定位。
例如注重年輕群體的品牌就需要以充滿個性且性價比高的的產品來穩定年輕的消費群體,這就需要品牌能夠足夠了解目標消費者現有的消費觀念和經濟能力,并以此為基礎來對品牌的設計和定價方面做出調整。
對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來說,對于目標消費者的了解程度越高,對品牌的定位就越準確。在推廣平臺的選擇上可以做到多樣化選擇,例如在時尚雜志的宣傳上,一方面品牌可以參與雜志封面以及內頁的大片拍攝。
而大片的拍攝又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明星拍攝,即明星身著品牌的服裝完成雜志大片的拍攝。這很容易產生明星效應,依靠明星的知名度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并產生一種想要模仿的沖動,這是一種傳播品牌的降低企劃成本的方式。
另一種是主題拍攝,即雜志開設專題,品牌個性符合這個主題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就可以參與拍攝。這一類拍攝更能將品牌蘊含的概念、文化和態度等通過服裝表現出來。
另一方面,品牌設計師可以接受雜志的專訪,專訪的內容主要涉及到設計師自己的經歷,創立品牌的過程以及設計理念和風格,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品牌建立良好的形象并且擴大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銷售渠道方面,不應該只局限于線上渠道或者線下渠道,而是要將兩者都重視起來,并且依靠營銷傳播手段和新物流手段將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起來。
同時也要注重獨立設計師品牌特有的買手店、Showroom等銷售渠道的運用。營銷模式的運用就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組合,例如事件營銷、口碑營銷和明星效應等。
三、重視個性化體驗和商業合作
在服裝品牌,尤其是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中,為消費者創造個性化的消費體驗已經是大勢所趨,這也是品牌服務消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服裝樣式的定制化,服裝的專屬推薦都是這種策略的很好應用。但是消費者看到在電商平臺上根據大數據技術為自己推薦的商品,或者看到某個服裝品牌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定制服裝時所產生的購物欲望并不非常強烈。
只有將這種個性化的服務應用于品牌的全過程,才能讓消費者擁有強烈的購買欲望。例如某品牌在推出線上試衣功能時,不單單只是將服裝模擬在人體身上,還可以讓消費者將自己身體的數據輸入,然后看到上身后的具體效果。
并且當消費者對于服裝十分滿意的時候,還可以直接在頁面選擇下單。同時在線下進行個性化營銷時也會積極引導消費者,通過智能大屏幕等設備讓消費者體驗到定制化的服務。這樣全流程的個性化體驗可以增加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同感和滿足感。
在維持品牌的商業性方面,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應該適當地參與多方合作。在國際時裝界上,設計師與其他品牌、品牌之間的合作非常多,如法國獨立設計師品牌 LEMAIRE與日本快消品牌優衣庫合作,打造了一個 U型系列。
英國設計師品牌 ERDEM 與瑞典快時尚品牌 H&M 推出聯名款服裝等。這樣的聯名合作對雙方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提升都有幫助,也可以使得更多人會被這樣的跨品牌合作吸引而成為潛在消費者。
因此,國內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也應該在自身風格允許且設計主題一致的情況下,多參與品牌間的交流與合作。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的另一種合作是與諸如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大平臺進行合作。
依托阿里巴巴成熟的數據收集、渠道暢通和物流便捷的優勢,與其合作布局線下智慧門店或者快閃店,一方面可以實現全天候的線下營業,另一方面還可以實現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更加高效的溝通。
而騰訊強大的社交功能在為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宣傳的同時,品牌還可以加入其微信電商圈,積極開設小程序商城,增加品牌曝光度,拓寬銷售渠道。
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繁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在國內仍然屬于一個新興產業。
雖然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且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但它的出現為服裝行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未來發展前景也不可限量。作為市場經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發展自然也需要依賴于正確有效的營銷及傳播手段。
這就要求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結合自身品牌的特性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整合營銷傳播計劃。我國設計師服裝品牌相較于大眾服裝品牌的區別在于品牌完全由設計師本人主導,但在擁有高度設計自由權的同時也在品牌生存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筆者在前文中以 TYAKASHA品牌為例分析了該品牌在新零售業態下存在的幾種整合營銷傳播策略,其中不乏許多值得其他品牌借鑒的營銷傳播經驗,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現有的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仍然沒有很好地適應新零售的出現并作出反應。
正如前文所述,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在打通線上線下兩個渠道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沒能很好地運用傳播渠道來實現引流,并且在品牌定位和個性把握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
新零售是由線上、線下、新物流三個部分組合而成,因此在新零售業態下探索適合品牌發展的整合營銷傳播策略時,也必須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即整合運用多種線上線下渠道。
創新門店展示方式,運用新興技術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等具體對策,這樣才能使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在新的零售業態下獲得更有效的營銷傳播效果和發展前景。慶幸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品牌看到了新零售帶來的契機。
也逐漸懂得應該要運用整合營銷傳播的方法來強大自己,成功的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就是要在堅持自己設計風格的同時也具備與時俱進的品牌觀念,以消費者為中心來思考品牌的發展道路。
在新零售時代下,日益提高的國民消費能力、國內豐富的生產資源以及新媒體的繁榮和新技術的出現,這些才是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能夠得以發展的優勢所在。
結語
盡管中國現在還沒有出現像西方社會那樣完善成熟的時尚產業體系,但這正是國內設計師和他們的品牌需要努力的方向,期待他們能夠為中國時尚產業創造更多的可能。
物流渠道對于線上和線下兩方面來說都至關重要。眾多快時尚服裝品牌諸如ZARA、拉夏貝爾、優衣庫,它們都將這一手段運用于自己的品牌銷售環節。
ZARA在線上官方旗艦店中有超過 30%的商品可以讓消費者通過線下門店自提的方式獲得,ZARA 還在 2018 年初實現了機器人輔助取貨的技術,即線下門店店員向機器人傳輸相應的編碼指令。
機器人就可以前往倉庫將對應編碼的商品找到并將其送往柜臺,這個技術使得“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購物模式更加高效便捷。
而優衣庫在物流渠道創新方面,做到了線上線下都可以發貨,即優衣庫的線下門店收到線上訂單后可以就近安排從門店中調貨發往消費者手中,同時也可以滿足消費者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需求。
這不僅使得物流效率提高,也使得釋放一部分的庫存,企業在倉儲方面的成本降低。因此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在運用物流渠道的時候應該根據自身需求效仿這些品牌已經出現的新物流模式,逐漸推廣“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方法。
二、明確品牌的發展模式和定位
品牌在路徑選擇上可以根據自身的資金狀況和發展方向來選擇西方品牌的模式或者中國的發展路徑。大部分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應該根據自身產品的特性形成正確的品牌定位。
例如注重年輕群體的品牌就需要以充滿個性且性價比高的的產品來穩定年輕的消費群體,這就需要品牌能夠足夠了解目標消費者現有的消費觀念和經濟能力,并以此為基礎來對品牌的設計和定價方面做出調整。
對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來說,對于目標消費者的了解程度越高,對品牌的定位就越準確。在推廣平臺的選擇上可以做到多樣化選擇,例如在時尚雜志的宣傳上,一方面品牌可以參與雜志封面以及內頁的大片拍攝。
而大片的拍攝又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明星拍攝,即明星身著品牌的服裝完成雜志大片的拍攝。這很容易產生明星效應,依靠明星的知名度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并產生一種想要模仿的沖動,這是一種傳播品牌的降低企劃成本的方式。
另一種是主題拍攝,即雜志開設專題,品牌個性符合這個主題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就可以參與拍攝。這一類拍攝更能將品牌蘊含的概念、文化和態度等通過服裝表現出來。
另一方面,品牌設計師可以接受雜志的專訪,專訪的內容主要涉及到設計師自己的經歷,創立品牌的過程以及設計理念和風格,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品牌建立良好的形象并且擴大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銷售渠道方面,不應該只局限于線上渠道或者線下渠道,而是要將兩者都重視起來,并且依靠營銷傳播手段和新物流手段將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起來。
同時也要注重獨立設計師品牌特有的買手店、Showroom等銷售渠道的運用。營銷模式的運用就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組合,例如事件營銷、口碑營銷和明星效應等。
三、重視個性化體驗和商業合作
在服裝品牌,尤其是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中,為消費者創造個性化的消費體驗已經是大勢所趨,這也是品牌服務消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服裝樣式的定制化,服裝的專屬推薦都是這種策略的很好應用。但是消費者看到在電商平臺上根據大數據技術為自己推薦的商品,或者看到某個服裝品牌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定制服裝時所產生的購物欲望并不非常強烈。
只有將這種個性化的服務應用于品牌的全過程,才能讓消費者擁有強烈的購買欲望。例如某品牌在推出線上試衣功能時,不單單只是將服裝模擬在人體身上,還可以讓消費者將自己身體的數據輸入,然后看到上身后的具體效果。
并且當消費者對于服裝十分滿意的時候,還可以直接在頁面選擇下單。同時在線下進行個性化營銷時也會積極引導消費者,通過智能大屏幕等設備讓消費者體驗到定制化的服務。這樣全流程的個性化體驗可以增加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同感和滿足感。
在維持品牌的商業性方面,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應該適當地參與多方合作。在國際時裝界上,設計師與其他品牌、品牌之間的合作非常多,如法國獨立設計師品牌 LEMAIRE與日本快消品牌優衣庫合作,打造了一個 U型系列。
英國設計師品牌 ERDEM 與瑞典快時尚品牌 H&M 推出聯名款服裝等。這樣的聯名合作對雙方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提升都有幫助,也可以使得更多人會被這樣的跨品牌合作吸引而成為潛在消費者。
因此,國內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也應該在自身風格允許且設計主題一致的情況下,多參與品牌間的交流與合作。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的另一種合作是與諸如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大平臺進行合作。
依托阿里巴巴成熟的數據收集、渠道暢通和物流便捷的優勢,與其合作布局線下智慧門店或者快閃店,一方面可以實現全天候的線下營業,另一方面還可以實現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更加高效的溝通。
而騰訊強大的社交功能在為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宣傳的同時,品牌還可以加入其微信電商圈,積極開設小程序商城,增加品牌曝光度,拓寬銷售渠道。
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繁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在國內仍然屬于一個新興產業。
雖然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且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但它的出現為服裝行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未來發展前景也不可限量。作為市場經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發展自然也需要依賴于正確有效的營銷及傳播手段。
這就要求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結合自身品牌的特性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整合營銷傳播計劃。我國設計師服裝品牌相較于大眾服裝品牌的區別在于品牌完全由設計師本人主導,但在擁有高度設計自由權的同時也在品牌生存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筆者在前文中以 TYAKASHA品牌為例分析了該品牌在新零售業態下存在的幾種整合營銷傳播策略,其中不乏許多值得其他品牌借鑒的營銷傳播經驗,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現有的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仍然沒有很好地適應新零售的出現并作出反應。
正如前文所述,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在打通線上線下兩個渠道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沒能很好地運用傳播渠道來實現引流,并且在品牌定位和個性把握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
新零售是由線上、線下、新物流三個部分組合而成,因此在新零售業態下探索適合品牌發展的整合營銷傳播策略時,也必須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即整合運用多種線上線下渠道。
創新門店展示方式,運用新興技術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等具體對策,這樣才能使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在新的零售業態下獲得更有效的營銷傳播效果和發展前景。慶幸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品牌看到了新零售帶來的契機。
也逐漸懂得應該要運用整合營銷傳播的方法來強大自己,成功的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就是要在堅持自己設計風格的同時也具備與時俱進的品牌觀念,以消費者為中心來思考品牌的發展道路。
在新零售時代下,日益提高的國民消費能力、國內豐富的生產資源以及新媒體的繁榮和新技術的出現,這些才是我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品牌能夠得以發展的優勢所在。
結語
盡管中國現在還沒有出現像西方社會那樣完善成熟的時尚產業體系,但這正是國內設計師和他們的品牌需要努力的方向,期待他們能夠為中國時尚產業創造更多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