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布斯中國ESG專題
FORBES CHINA ESG COLUMN
福布斯中國ESG專欄是圍繞現代商業世界中最古老也最歷久彌新的話題——“基業長青”,所推出的公司ESG個案系列解讀文章。我們通過福布斯中國ESG 50強榜單、年度ESG案例等代表項目為切入點,記錄不同長期主義公司于當下ESG建設所面臨的挑戰與應對方式。
這是ESG專欄的第【3】篇專題報道。
想象一件衣服。
你穿上它,感受觸感,粗糲的、細膩的,這是織物留給你的肌膚記憶。一天結束,你換下它準備清洗。衣服在水中翻滾,從家用洗衣機里洗滌脫落的合成纖維流向下水道、污水廠、江河海洋,從極地冰川到馬里亞納海溝海浪下10公里。
這些微纖維無法被生物降解,自然界動物吞食它,最終通過水循環和食物鏈進入人體。
你咽下了看不見的微纖維。這一次,你感受不到面料與肌膚的貼合,衣服的微纖維通過消化道和血管,在你的體內循環。
大多數用于服裝的紡織品是化纖,如滌綸、尼龍和氨綸,這些人工合成的不可降解微纖維占海洋主要微塑料污染的35%,即使200-300年都難于降解。2022年,當科學家第一次在人類的血液樣本中檢測到微塑料,警鐘再一次被敲響。
改變微塑料的“永生魔咒”,可以從改變服裝材料開始。
始于實驗室
對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布局ESG是極具挑戰的一步棋。
一件運動衛衣,一個全新的吊牌“安踏® X CELYS?”在2023年的春天面世。這是第一個獲得工業堆肥降解認證的聚酯纖維CELYS?(賽麗絲®)制成的運動成衣。
相比家庭堆肥、土壤、海水和填埋降解12-24個月的檢測周期,工業堆肥標準檢測周期最高僅6個月。基于德國萊茵實驗室的檢測報告,在工業堆肥條件下,CELYS? 179天的生物降解率達到了95.4%。
“180天不到,CELYS?變成了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質,‘塑料’變成了‘肥料’。”安踏集團服配采購技術負責人曾國坪說,“從測試到紗線再到面料研發的過程,我們經歷了18個月。”
CELYS?纖維是一種全新的聚酯材料,澳洲英特密公司的科學家團隊歷經6年研發后,于2021年推出的基于第三單體技術和獨特聚合工藝的可生物降解聚酯纖維,實現了對材料化學分子結構的“基因”改造。而在開發的最早期,安踏就介入了CELYS?面料的技術創新,從實驗室開始。
材料、工藝、設計是鞋服行業生產過程中的三個主要環節,材料更是重中之重。切入材料最前端,對品牌而言無疑一個充滿未知的冒險決定。
“一項新的技術,需要不斷實驗,靠時間驗證,畢竟在此之前CELYS?還沒有投入市場,無法采購成品。一開始,這確實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曾國坪坦言。
為了證明CELYS?纖維的可生物降解性,安踏特別安排了大貨纖維的降解復檢(6個月時間),直到拿到合格的檢測報告。作為一個新材料,由于紡織行業內對可生物降解聚酯纖維尚無成熟的質量標準,安踏研發團隊協同質控部門,通過參考國際和國內的生物降解材料檢測標準,以及品牌對產品質量的要求,為安踏集團申請了可生物降解聚酯纖維的企業標準(即Q/ATZG 144-2022)。
據了解,相較于成熟的材料,研發CELYS?面料的成功概率最初只有50%。安踏聯合紗線廠、面料廠共同開發,最終解決了材料尺寸穩定性、功能性不足等問題。隨著安踏® X CELYS?衛衣新品的問世,安踏在運用CELYS?面料的技術上,領先行業1-2年。安踏® X CELYS?衛衣采用棉和CELYS?纖維混紡紗線為主的空氣層面料,融合了天然纖維和新型聚酯纖維CELYS?的性能優勢——手感棉柔、透氣干爽、骨感蓬松。
除了CELYS?之外,安踏集團通過上游研發以及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品中環保材料的使用占比。
根據安踏ESG報告數據,集團目前已推出SORONA®環保纖維面料服裝、無氟防水面料服裝、有機棉面料服裝、優可絲面料服裝、再生尼龍面料服裝、天絲莫代爾面料服裝、CELYS?面料服裝等多種環保面料服裝。“喚能科技”環保系列回收廢棄塑料瓶,減少自然界的塑料污染。咖啡紗系列回收使用咖啡渣,為實現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例如安踏與紡織原材料巨頭杜邦公司展開合作,國家隊系列冰絲短袖上衣產品使用SORONA®纖維,相較于生產等量的尼龍6(一種廣泛商業使用的尼龍種類),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可以降低30%和63%。國家隊系列榮耀夾克采用環保再生尼龍材料REPREVE再生錦綸絲,制造過程中避免使用石油資源,能源節省約44%,生產一噸REPREVE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僅約為普通錦綸的50%。
“歸根到底,我們的生產需要盡可能減少石油資源,降低整個流程的碳排放。”安踏ESG報告特別提到了“2030年前將可持續產品的比例提高到50%、產品中使用50%可持續原材料”,安踏正在不斷從石油基功能性纖維向生物基結構性纖維轉變。以FILA推出的"世界公民"再生環保系列為例,面料中的聚酯纖維部分來源自生物基,全部線材使用了原生于廢棄塑料瓶及再生循環的紗線,經加工后編織成衣。
眾所周知,鞋服產業鏈條長且完整。作為SAC(永續成衣聯盟)成員,安踏集團的可持續生產從實驗室開始,一直覆蓋原料、紗線、織布、印染,再到鞋服生產、批發、零售、消費者端,展現對鞋服產品從全生命周期的影響評估及管理的承諾,打造全鏈條“來源環保、生產環保、消費后環保”。
據悉,安踏集團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展開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及供應鏈轉型項目,推動15家面料、5家網布供應商積極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引入FAIS水效系統優化對水資源利用的管理。同時協助4家供應商進行綠色認證,推動供應商采購低碳、可持續的原材料,支持其通過數字化收集碳排放和能源使用數據。
在產品包裝方面,安踏的鞋箱由5層外箱減少到3層,每個紙箱重量從600克降低到510克,約減少15%重量。每個手提袋重量從120克降低到100克,約減少16%重量。
運動品牌可持續,用產品說話
以中國的服裝行業為例,據麥肯錫《2022時尚行業白皮書》統計,服裝行業占據中國主要消費品行業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在中國提出“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時間表后,運動品牌對于環保的關注程度日益提升。環保、可持續是出圈的重要標簽之一。但除此之外,功能性是運動品牌綜合實力的體現,考驗品牌能否用“環保故事”讓消費者買賬。
如上文所說,鞋服行業的環保創新始于前端。然而,并非研發團隊做出環保材料便萬事大吉,能否被消費者認可離不開品牌的品牌力和產品力,必須遵循最基本的商業邏輯。
“安踏的環保不是一個綠色的噱頭,而是結合品牌定位、產品特性,以環保賦能產品。”安踏綜訓和國家隊產品線設計負責人程瓊表示,安踏是一家運動品牌,消費者穿著安踏的產品在室內外運動,“跑、跳、伸展、出汗”,所以在設計環保材料服裝時,會以產品特性為準,有選擇地取舍,最大限度確保產品的環保和功能屬性。
例如防水面料使用的無氟防水劑,其源自天然廢棄物,可再生、不含氟,耐久防水的同時能夠保持良好的透氣性與更加親和的穿著體驗,被運用在沖鋒衣、夾克的設計中。安踏兒童的甲殼盾,不同于銀離子抗菌,而是從海洋生物提取甲殼素多糖物質,天然環保,能有效抑制衣物表面細菌滋生,呵護小朋友健康成長。

此外,安踏集團根據品類有不同的系列故事包,分為不同層級。設計師則根據故事包設計出符合消費人群真實需求的產品。
以安踏® X CELYS?運動衛衣為例,設計的初衷就是解決運動痛點。“CELYS?衛衣最初是安踏國家隊精英訓練系列的一部分,根據品牌戰略設計一款高階高品質、高水平工藝的衛衣。”選擇CELYS?面料正是科技創新的一部分。
“環保有時候比黑科技更貼近消費者。”如何面向消費者,用商品傳遞運動品牌的環保理念,成為安踏服商品企劃延亞峰最關心的事情。
在他看來,環保是國內外服裝行業不可逆的大趨勢,而安踏的環保基于功能性,通過產品和消費者搭建溝通橋梁。安踏在商業和技術創新的同時融入價值創新和傳播,引導消費者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
延亞峰認為,環保讓安踏的故事更加完整,“既具象又抽象”。目前,安踏鞋服將環保理念運用到了更多的商品中。“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每一次消費,他都能從導購介紹、吊牌信息上了解到安踏產品的環保元素。再通過觸摸、穿著,親自體驗功能性,比如甲殼盾T恤能有效抑菌,減少出汗后的異味,這是實實在在的感受。國家隊系列產品則通過品質+設計+環保,凸顯安踏集團的責任感,傳遞企業可持續理念。”
從消費者端來看,中國市場消費者對環保理念的接受度正在緊跟全球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根據《中國新生代時尚消費白皮書》的數字顯示,80.4%受訪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會影響個人購買行為,更愿意選擇那些更具有環保概念的品牌。相較年長消費者,更具有環保意識的年輕人將成為推動這一流行趨勢的主要動力。
“環保議題對我而言,重要的還是要做出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并且盡可能使用一些對環境有益的材料。目前來看,百分之百的環保材料仍是一個美好的夢想,但需要我們在能力所及的范圍中不停去追求。”安踏服商品材料開發負責人葉介茂如此展望。
ESG評價體系的目的是讓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過程中所造成的“外部性”盡可能“內部化”為企業的成本,實質上是在重新定義企業與市場的邊界。法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梯若爾教授總結為“Doing well by doing good”。
今年3月,安踏集團發布2022財年ESG報告,連續第8年對外披露其在ESG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實踐和成績。與這份ESG報告相呼應的是,集團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8.8%,成長穩健經營健康。

根據標準普爾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評估結果,安踏集團評分在約160家全球紡織品、服飾和奢侈品品牌公司中,排名超過87%的全球同業;同時,憑借在綠色生產、綠色技術研發與普及方面的實踐成果,安踏從100多家行業領先企業中脫穎而出,入選2023年度“福布斯中國ESG啟發案例”,作為鞋服行業的唯一代表,成為20家具有實踐參考意義的ESG案例公司之一。
除了對綠色低碳商品研發的探索,積極推動鞋服產業鏈的行業綠色轉型和參與拯救瀕危動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是安踏集團踐行ESG實踐的另外兩大發力點。根據其最新的ESG報告披露,安踏集團正在推動超過20家供應商的設施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對超過100家核心供應商開展包括綠色生產等環境指標在內的社會責任審核。
此外,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合作下,安踏集團參與了東北虎與江豚兩大瀕危物種的重點保護工作。2022年第四次長江全流域江豚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在5年內增加23.42%。

從粗放型野蠻生長到轉變發展速度和方式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可持續發展將成為一種全球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價值觀。安踏集團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聯席CEO賴世賢表示,集團董事會已成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助力ESG戰略實際落地與實施。“安踏集團將ESG融入企業發展戰略,致力于創造共生價值,為實現全產業鏈的綠色轉型而持續努力,力爭2050年實現安踏集團碳中和戰略目標。”
依然想象一件衣服。
想象它的原料從枝頭被摘下,抑或從實驗室誕生。想象它經歷織造、染色、印花,經歷工人雙手,機器履帶,打包運輸,終于來到你的手上。想象它背后的故事是否“可持續”。
安踏,這家32歲的中國運動鞋服企業,正在用行動講述這樣的故事——當高質量與可持續并行,這個行業的未來擁有更多可能。
福布斯中國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關注《福布斯》微信公眾號
精彩資訊永不錯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