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曾凌軻)10月17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推進‘鏈長+鏈主+鏈創’機制 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發布會上,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海軍表示,湖北省將深入實施六大行動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包括:招商引資匯智行動、空間布局優化行動、供給鏈體系重塑行動、漢派服裝重振行動、技改煥新行動和技術創新驅動行動。
劉海軍介紹,《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以下簡稱《方案》)已明確未來三年工作舉措。方案提出,到2025年,產業總量規模倍增,全省規上紡織服裝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其中,棉紡織業營業收入超2000億元,服裝服飾業營業收入達1500億元,產業用紡織品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力爭全省紡織服裝產業“十五五”發展成為萬億產業。
劉海軍表示,湖北省將深入實施六大行動發展紡織服裝產業。
一是招商引資匯智行動。制定招商地圖,實施精準招商。重點支持荊州、黃岡等對口江浙的印染和化纖,襄陽等對口江蘇的家紡,十堰、仙桃、天門、荊門、孝感等對口廣東的服裝,陽新、云夢等對口福建的皮草、制鞋,開展精準招商。
二是空間布局優化行動。打造江漢平原“一大產業集群”,武漢“一個龍頭”,孝感、襄陽“兩個千億市”,荊州、黃岡“兩大印染基地化纖基地”,聚力發展15個以上“塊狀經濟”的“11223N”地區產業布局,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協同發力。
三是供給鏈體系重塑行動。以華紡供應鏈公司為重點,建設供應鏈平臺,整合產業上下游資源,實現互惠共享。以黃陂區為主陣地建設中國服裝商貿名城,在荊州建設化纖及針織面料交易市場,在潛江建設紡織服裝面輔料物流市場,將仙桃建成國內最大的產業用紡織品國際交易市場。
四是漢派服裝重振行動。將武漢建設成服裝創意設計策源地、營銷展示平臺和品牌服裝企業總部聚集地。在武漢周邊市縣布局發展時尚女裝、商務男裝、嬰童裝、戶外服等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名城名鎮,打造優勢產能集聚區,支撐漢派服裝提質擴容。定期舉辦中國服裝大會、漢正街時裝節、武漢時裝周等時尚活動;定期舉辦漢派服裝品牌發布推廣會,樹立一批漢派服裝品牌標桿。
五是技改煥新行動。用三年時間實施1000項紡織服裝重大技改項目,遴選100項省級示范項目,帶動湖北省紡織服裝行業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
六是技術創新驅動行動。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龍頭企業提升研發能力,建設一批公共技術創新服務機構和省級技術創新中心。
據悉,紡織服裝產業是湖北傳統支柱產業,是民生基礎產業、時尚消費產業、國際比較優勢產業。2022年,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擁有規上企業1651家,實現營業收入3358.6億元,位居全國第5位,比2021年前進1位,占全省規上工業比重為6.7%,是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主要產品紗、布的產量分別為342.5萬噸、51.36億米,均居全國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