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統文化融進來 服裝市場添新彩(大數據觀察·國貨“潮品”正當時)
制圖:蔡華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觀察消費市場會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國貨“潮品”獲得了市場的認可。老牌國貨產品迭代煥發新活力,收獲了一大批年輕粉絲;新興品牌加強創新質量優良,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國貨“潮品”的乘勢而上,不僅為人們帶來更豐富的消費選擇,還帶來更美好的文化體驗。
今起,本欄目推出“國貨‘潮品’正當時”系列報道,關注我國廣闊消費市場中蘊藏的新動向。
——編 者
融合傳統與時尚的馬面裙正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心頭好”;新式漢服不但在景區頻頻亮相,還逐漸成為日常穿搭;國產沖鋒衣在電商平臺銷量大漲……如今,帶有中國元素、傳統特色的服裝正成為時尚新潮流,還有不少本土品牌服飾頻頻“出圈”,受到消費者青睞。
“國潮”服飾為何走紅?如何推動“國潮”消費保持向好勢頭?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和企業。
中式設計和面料受到消費者喜愛
走進位于浙江義烏的篁園服裝市場,款式多樣的新中式服裝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店里有1000多款新中式服裝,一兩個月就賣得差不多了。”在店主鈄小清的檔口,一款紅色斜襟盤扣刺繡的新中式外套最受歡迎,“已補了十幾次貨,每次至少拿200件,還有東北、廣西、云南等地客戶來購買。”
另一家女裝專營店的店主鄭曉飛同樣忙得不可開交。這兩年,傳統服飾馬面裙在市場上走紅。“這段時間,光馬面裙就賣了幾千件。”眼下,鄭曉飛已經聯系工廠制作春款馬面裙,以更淡雅的粉色、白色為主。
篁園服裝市場的市場部副經理劉小瑩介紹,隨著“國潮”服飾越來越受青睞,服裝市場已有十幾家主打“國潮”的商戶,涉及童裝、女裝等品類,產品銷往各地。
今年3月發布的《2024抖音電商女性消費趨勢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該平臺女性消費者購買新中式服飾的訂單量同比增長195%,其中馬面裙訂單量同比增長841%,漢服訂單量同比增長336%。
東華大學教授、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卞向陽認為,“國潮”服飾可分為三類:一是古代服飾的當代再創作,如改良漢服等;二是新中式服裝,包括中山裝、旗袍等;三是在國際流行服飾基礎上,加入中國文化內涵或視覺符號的潮流服飾。
“‘國潮’服飾興起,根本在于文化自信的增強。”卞向陽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越來越多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服裝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展現文化自信的設計、制造和品牌體系正加快成長,并受到廣大消費者認同。
“馬面裙成為‘爆款’,源自消費者對中式設計和面料的喜愛。透過服裝這個窗口,我們可以看到95后、00后等群體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織造司漢服品牌創始人林威表示。得物APP數據也顯示,2023年國貨“潮品”消費中,95后、00后正成為消費主力,占國貨“潮品”消費的82.6%,其中00后消費占比近六成。
專家表示,如今消費者越來越看重性價比,既要看服裝價格,也要看品質、設計、文化內涵等。在這方面,“國潮”服飾兼具中國制造的價格、質量優勢和中國文化的傳承創新優勢,性價比更加突出。
此外,各地區各部門和行業組織對相關產業的大力培育支持,有效助推了“國潮”消費。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方案(2022—2025年)》,明確提出挖掘中國文化、中國記憶、中華老字號等傳統文化基因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進“國潮”品牌建設;2024年商務部推出“老字號嘉年華”活動,鼓勵促進國貨“潮品”揚帆出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提出突出文化引領的紡織時尚升級行動,支持國產服裝品牌做強做優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