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腦”讓服裝生產全力提速
廣東汕頭是全國紡織服裝規模最大的地區之一,全國內衣家居服有一半都出自這里,有著“內衣之都”的稱號。改革開放后,依靠“三來一補”,汕頭內衣曾以貼牌的形式行銷海內外,這里的紡織服裝企業也賺到了“第一桶金”。

曾經,業內對服裝產業的印象是“生產傳統,創新不多,反應滯后”。但在如今的汕頭,紡織服裝產業正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活力,朝著智能化、科技創新、全產業鏈的方向不斷深耕。2023年,汕頭的紡織服裝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18億元,是這里第一個超千億的支柱產業。
前不久,一場國際性的服裝展會在汕頭舉行,記者發現,很多前來洽談的采購商在展會閉幕后并沒有著急返程,他們說,在這里下的訂單,只要稍等幾天,就可以拿到成品。

現場,不少展位上都標明了“小單快返”,有的甚至直接打出“兩天打樣、三天出貨”的字樣。
第三屆潮汕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某展位負責人 王女士:我們每年開發的新品比較多,達到2000(多)。現在市場競爭很激烈,如果我們出貨速度沒這么快,訂單肯定會受影響。
為了搶時間,當地的紡織服裝產業在各個環節都全力提速。在這家剛投產不久的錦綸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廠房都是根據設備“量身定制”的。
廣東天浩錦綸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林釗鴻: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投料口,我們這些切片(原料)是從外面買過來后,放在第8層,從8層往下走,再到1層出庫,每一層都是管道連接的。系統化的加持下,我們效率大概提升了20%,現在也是在加快二期(廠房)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