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第三屆‘嶺南衣裳論壇’暨新質生產力與數智時尚的融合創新學術研討會”在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舉行。本次會議旨在聚焦廣東紡織服裝服飾產業的現狀與未來,探討新質生產力與數智技術如何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廣東紡織服裝服飾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大會由嶺南傳統紡織服飾文化傳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廣東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嶺南衣裳科普基地”主任孫恩樂教授主持。
開幕式上,廣工黨委副書記、嶺南傳統紡織服飾文化傳承研究中心主任陳卓武研究員表示,嶺南紡織服飾文化正迎來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研究中心正致力于構建嶺南紡織服飾文化的理論框架,旨在為政府、企業提供支持,培育專業人才,增強文化軟實力。
廣工人文社科處副處長鐘科介紹,該校聚焦特色優勢,推動人文社科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在上午的討論會上,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嚴玉蓉教授回顧了纖維成型的方法,探討了纖維復合的創新途徑。
廣工朱廣舟副教授聚焦于當前數字技術在時尚行業的最新應用。
廣工任淑云副教授探討了如何通過數智化手段優化供應鏈管理。
廣東省紡織工程學會高級工程師劉干民認為綠色環保已成為牛仔產業的主流趨勢。
廣工陳子豪博士分享了融合人工智能生成技術、3D打印、激光切割以及智能可穿戴技術等在內的服裝設計教學實踐。
廣工盧新燕教授深入探討了社交媒體對時尚設計與傳播的深遠影響,以及如何改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品牌互動方式。
下午的學術研討會上,廣工孫恩樂教授闡述了粵港澳三地近現代校服的發展歷程,指出校服如何融合了地域特色與西式設計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