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雙 11 已經拉開帷幕,但一家 12 年的漢服老店,卻選擇了在此期間清倉閉店。
10 月 9 日,經營 12 年的漢服老店 " 子衣明堂 " 突然發布公告稱,將于今年 10 月 15 日清倉閉店。
根據公告," 子衣明堂 " 表示,由于遭受市場大環境行業系統性挑戰,無力繼續經營,經考慮決定正式閉店,并啟動清倉計劃,回饋市場。
對于 " 子衣明堂 " 的閉店,諸多粉絲表示遺憾,在社交平臺,不少粉絲留言,透露了對該店的不舍。
圖:" 子衣明堂 " 的閉店公告及粉絲留言來源:小紅書 《聽筒 Tech》截圖
實際上,并非一家 " 子衣明堂 " 選擇閉店。此前,素有 " 漢服代言人 " 的演員徐嬌,漢服品牌 " 織羽集 " 也進行了閉店處理。十步漢飏、無界 whatever 閉店,六仙書閣也在今年選擇轉型。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行業已經迎來幾波漢服閉店潮。
這背后的原因是,年輕人或許開始對漢服祛魅。而漢服市場,即便做了多年,也仍難以走進大眾消費圈。
在以黎黎為代表的諸多消費者看來,事實上,漢服市場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呈現一定的亂象," 不管是馬面裙,還是其他漢服,在市場的熱炒下,實際上已經亂象叢生,以次充好、價格虛高現象比比皆是。"
更重要的是,在黎黎看來,真正的 " 華流 ",應該是文化的傳承," 不僅僅是展示復古或者地域風格,只有真正融入了文化,并拿捏現代市場的消費心理,才能長久。"
年輕人不再推崇 " 漢服 "?
對于 " 子衣明堂 " 的閉店,和諸多該店的粉絲一樣,黎黎同樣表示遺憾。
作為漢服愛好者,黎黎亦曾多次在 " 子衣明堂 " 店里購物," 它家的衣服式樣和材質都可以,出過不少爆款。"
但黎黎對閉店表示理解," 實際上,不管是風靡一時的馬面裙,還是其他漢服,在經過市場的洗禮后,都在悄然降溫。"
黎黎曾是典型的漢服愛好者,在她的衣柜里,各種款式和顏色的漢服占據了小半個衣柜,用她自己的話來說," 最狂熱的時候,看到喜歡的,就想買,沖動的時候,幾乎不考慮價格。"
黎黎告訴《聽筒 Tech》,在她購買過的漢服中,價位從 200-2000 元不等," 有時候碰到面料很好,做工很精致的,便會毫不猶豫地下手。"
" 尤其是馬面裙,因為平時也可以穿,買得更多。" 黎黎透露,日常,她經常會穿馬面裙出席各種場合。
但今年以來,黎黎對包括馬面裙在內的漢服的狂熱有所降溫," 很少買了,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已經有不少了;另一方面,是漢服現在確實已經缺乏新意了。"
更重要的是,黎黎認為,越來越多的漢服,不僅貨不對版,而且價格虛高," 像很多店鋪,標價 400-500 元甚至上千,實際上拿到手以后,品質也就值 100 元左右。"
黎黎直言,隨著年輕人對漢服的熱捧,不少商家以 " 定制 ",或 " 特殊工藝 " 等為由,動輒標價上千元,但實際的貨品卻品質并不高," 有些貨品甚至肉眼可見,成本不到百元。"
黎黎就踩過不少這樣的坑,她告訴《聽筒 Tech(ID:tingtongtech)》,某次,她在某平臺的直播間看中了一款馬面裙,按主播介紹,該品牌為原創設計,面料采用的是非遺工藝,刺繡為手工刺繡,標價近千元一條," 據主播介紹,所售馬面裙因工藝特殊,每款的件數都有限,因此售價不低。"
在多次聽過介紹和看了評價之后,黎黎最終心動下單," 打完折后 880 元。" 黎黎透露,實際上,價格在她的承受范圍之內,但遺憾的是,她拿到裙子后發現," 明顯貨不對版,先不說材質,僅工藝,就和普通的裙子沒有多少區別。"
對于這條裙子,黎黎最終退貨," 實際上,這種情況,我后續也碰到過多次,慢慢地,就開始對‘定制’、‘原創設計’等標簽祛魅了。"
實際上,不僅僅是黎黎,也不僅僅是馬面裙,黎黎感受,整個 " 漢服市場 ",都在降溫," 高價的漢服,買的人越來越少了。"
黎黎認為,這背后,和諸多潮流前線的產品一樣,喜愛國風服飾的年輕人也難逃被 " 刺 ",前有迪奧 2.9 萬元一件的馬面裙,后有標價千元起步的 " 高端定制 " 款,在諸多電商平臺,搜索馬面裙或漢服,標價過萬元的也比比皆是。
一位喜歡國風服飾的消費者亦告訴《聽筒 Tech》," 稍微對工藝有點講究的產品,在平臺上要價都不低,要捂緊自己的錢包,當前這個價位距離大眾日常穿搭消費水平著實有點遠。"
當然也有平價的國風服飾,如百左右一套的漢服,但這些服裝品質不一。
" 有些漢服,質量一般,穿一兩次就報廢了。" 黎黎告知《聽筒 Tech》,她在購買國風服飾時,除了考慮款式外,更注重性價比。
商家降溫
實際上,對于消費者的心態變遷,商家早有感知。而對于 " 子衣明堂 " 的閉店,不少商家亦表示 " 不足為奇 "。
一位在河北某地經營一家漢服網店的店主劉哥,在年初便對漢服的降溫有所體會,他感嘆,沒想到漢服,尤其是馬面裙僅僅只爆火了一年多時間,便開始在年輕人心中 " 失寵 "。
劉哥對《聽筒 Tech》透露,"2024 年春節,馬面裙剛火的時候,店里的裙子基本不愁賣,貴的五六百,便宜的 100 多(元),一個月能賣個幾百條甚至上千條。"
劉哥甚至在 2024 年與一位服裝設計師合作,專門銷售其設計的小眾馬面裙," 特點在于她的圖案,兼具了二次元風格,很受年輕人的歡迎。"
據劉哥透露,彼時,該 " 原創設計 " 的馬面裙,銷售定價 500-800 元不等," 盡管價位有點偏高,但在去年的銷量還可以,利潤也比較高。"
變化發生在 2024 年下半年," 按理,臨近過年,馬面裙的銷量會比較好,但我們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劉哥感嘆," 定價 100 元左右的平價馬面裙還好,一個月總能賣出幾百條,但原創設計的馬面裙,有時候一個月也銷不動一件。"
今年 5 月,劉哥停止了與上述服裝設計師的合作。" 高價的馬面裙已經賣不動了。" 劉哥直言," 我分析原因,可能還是同質化太嚴重了。另外,隨著市場的火熱,消費者對裙子的期待值也越來越高,一條定價超 500 元的裙子,消費者可能期待能收到 800 元左右的效果。"
" 當然,我們也可以降低定價,但市場火了以后,馬面裙的成本是上升的,尤其是定制的馬面裙。" 劉哥表示,他們嘗試過對原創馬面裙進行降價," 雖然也有一定的銷量,但最后一算賬,利潤低得可憐。"
實際上,不僅僅是劉哥有這樣的體驗,近兩年來,不少漢服店宣布清倉,價格低至 9.9 元起。更有不少知名老店,相繼官宣閉店。
不僅僅是 " 子衣明堂 ",日前,一家 7 年老店 " 明鏡華服 " 同樣公告,將于 2025 年 11 月 7 日閉店,該店在淘寶仍有超 21 萬粉絲,是古韻漢服店鋪榜 TOP1,店鋪年銷量超 30 萬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