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3日,合肥工業大學社團管理服務中心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瑤海區開展“中國(合肥)服裝原創設計基地產業升級探索和研究”主題調研,通過政企訪談、實際考察、市場調研三維聯動,深度解碼傳統紡織服裝產業向數字化、時尚化轉型的“瑤海方案”。
沉浸式調研:解碼原創設計生態鏈
在中國(合肥)服裝原創設計基地,實踐團隊深入探究“設計-打樣-生產-展銷”全產業鏈協同機制。在數字化共享版房,成員們沉浸式體驗從CAD制圖到共享版房打樣,通過激光裁剪與自動縫紉的"一鍵智造"流程;于170℃的高溫壓燙機前,見證20秒完成個性化定制的“智造速度”。團隊成員表示,這種“所見即所得”的智造體驗,讓他們對產業數字化轉型有了更真切的認知。

智庫對話:把脈產業升級關鍵點
安徽省紡織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葉梁在專題座談中指出:“安徽服裝產業正面臨從’規模擴張’向’價值躍升‘的戰略轉型期。”數據顯示,全省服裝行業年產值約1400億元,但研發投入強度不足江浙滬地區的3/1。針對這一現狀,團隊提出構建城市時尚產業體系、搭建核心產業平臺、持續推進時裝周等建議,獲協會高度認可。

企業訪談:捕捉轉型一線實踐
團隊分組訪談了基地多家企業負責人與設計師,與一線從業者深度交流。國潮品牌設計師分享了傳統漢服元素現代化設計的創新實踐,演示了漢服紋樣設計系統;鞋履品牌愛戈仕通過“文曲星”系列實現傳統文化符號的現代轉譯;家居服品牌然在負責人詳細分析了線上線下渠道的差異化布局策略。這些創新實踐為構建產業數字化轉型模型提供了關鍵案例支撐。


歷史尋蹤:傳承創新雙輪啟未來
在瑤海區"合肥工業記憶"主題展廳,陳列的老式紡織設備與泛黃的安紡廠工作證,訴說著合肥紡織工業的輝煌往昔。全國勞模朱興福"萬米無疵布"的工匠故事,讓團隊成員領悟到智能制造時代仍需堅守"一根紗線也要織出精品"的匠心。展廳結語“東部新中心、活力新瑤海”的標語,更讓同學們對產城融合的未來充滿期待。

市場調研:探尋產業轉型新路徑
為精準把握服裝消費市場新趨勢,團隊走訪白馬服裝城周邊商圈,調研消費者對原創設計的認知與需求。通過搭建市場供需分析平臺,團隊對話消費群體,圍繞消費偏好、價格敏感度、品牌認知等關鍵指標開展系統調研,為服裝企業產品創新和營銷策略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團隊通過對原創設計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品牌發展瓶頸以及產業轉型升級路徑的系統分析,為瑤海區服裝產業從傳統制造向創意設計的轉型提供了詳實的調研資料。

在為期四天的調研實踐中,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傳統產業與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更加堅定了"實業興國"的理想信念。團隊負責人表示:“我們既要做產業變革的見證者,更要當創新發展的參與者?!睂嵺`團隊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持續關注服裝產業發展,用專業知識服務地方經濟,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爭做新時代的產業報國先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