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裝”與寧波港、寧波景、“寧波幫”一起,被稱為寧波的四大名片。100多年前,憑著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寧波人做出了中國第一套西服、第一件中山裝……在中國近代服裝史上寫下輝煌一頁,造就了“紅幫裁縫”這塊金字招牌。《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寧波紡織服裝企業多達1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00多家,年工業生產總值達到1500億。
然而,近年來,受紡織服裝出口下降、服裝業產能過剩等因素等影響,寧波服裝行業步入轉型升級之路。
在雅戈爾的智能工廠,建成了全球首條西服全吊掛流水線,通過應用MES系統、智能裁剪系統、AGV智能小車、單工位智能模塊等一系列信息化硬軟件設備,應用大數據手段逐步完成生產要素間的全域連接,生產效率提高效率20-30%。
“70多片布料,300多道工序,以前生產一件量身定制的雅戈爾西服需要花15天的時間,現在只需要2天。智能工廠上線之后,預計年產量可達14萬套以上,從產能上來看,提高了20%。”智能工廠項目組成員張懿介紹。
2015年到2017年,雅戈爾在全國一、二線城市購買了50多個店面。徐鵬說,在未來,雅戈爾計劃將所有旗艦店打造成為智慧門店,綜合運用3D量體、大數據、VR/AR等“黑科技”,當你走進一家西裝店,為你量體的是AI,各類衣服搭配不用親自試,在一塊屏幕上點幾下就能看到穿著效果。
“第一家體驗店預計將于2018年秋冬在深圳落地。”徐鵬說。
同樣吸引眼球的還有寧波拇指衣櫥男裝個性化定制生態系統,不僅打通了消費者到服裝廠的“最后一公里”,還建立了線下服務體驗中心,把粉絲社群經濟模式、免費形象設計、免費量體、終身免費干洗熨燙和修改、場景化服務營銷等巧妙融合。
對于服裝企業來說,庫存是最大的成本壓力。眼下,寧波旦可韻服飾有限公司正在抓緊上馬一個全新的智能生產車間。公司總經理孫淑琴介紹,旦可韻的高端私人訂制,通過前端積累的數據,可以匹配出工藝和制版,再反饋到智能車間的柔性生產線,這就大大降低了生產和管理成本。
海曙區現有紡織服裝企業2100余家,90%以上是中小企業。該區出臺了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三年攻堅計劃,打造千億元級時尚產業。
博洋控股集團董事長戎巨川認為,紡織服裝時尚產業是創意產業,如何激活人的因素特別重要。該集團從品牌零售平臺向創業平臺轉型,不斷細分裂變孵化新的品牌,陸續孵化出唐獅、德瑪納等19個子品牌,其中德瑪納女裝去年銷售額逾4億元。
寧波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寧波紡織服裝企業正加快服裝產業智能化改造升級,依靠科技創新,向著智能化、高端化、時尚化的方向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