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經常穿著T恤,運動鞋搭配基本款的牛仔褲,無論你是否意識到,你都可以已經開始normcore了。這種“normal (簡單) + hardcore (核心) = normcore (返璞歸真) ”的穿搭方法,本身就是反潮流(anti-fashion)的,是對時尚界花枝招展的潮流變化的一種反抗,摒棄印花、圖騰、復雜設計,回歸服裝的本質一種時裝文化。Birkenstocks、運動褲、白球鞋、棒球帽、高領毛衣、寬松牛仔褲……這些看上去舒適有余、時尚不足的單品,卻成為“Normcore”的重要單品,在5年的時間里,儼然已經發展成為潮流的中堅力量,成為一盤實實在在的生意。
美劇《欲望都市》的造型師Patricia Field說:“Normcore是一種對泛濫的時尚潮流的反應,它本身也是一種規范化的表達,像制服一樣。如果說時尚、音樂或其他事物,都是對文化的折射,那么這種Normcore風潮,也是對我們當今生活一致性的寫照,所以Normcore表達的是一代人的迷失,一種時代精神。”
但如果說“Normcore”是“性冷淡風”其實多少又是不太妥貼的,Phoebe Philo在Céline時期的設計可以說是“Normcore”風格的巨大推手,“我希望我的衣柜中全是經典標志性的設計,我不需要改變它們的款式,只要變化一下顏色和材質就可以了。”Philo 堅信,“我認為過多的七零八碎的服飾是毫無意義的,它們最終只會被束之高閣。”
于是最終在她掌舵的10年時間里,她將女人帶往了一種“怡然自得”的方向,并且做到了藝術與商業的雙贏。而Phoebe Philo培養的設計人才與團隊,也因為她的離職被輸送到了Bottega Veneta、Loewe、Mulberry、Maison Kitsuné等各大品牌,將高級的“Normcore”風格繼續延續,但沒有人能夠像她一樣,完全樹立起一個鮮明的女性形象,這個形象不但屬于Céline,還屬于一個時代。
女人們為一件超過5000元人民幣開司米套頭針織衫買單,并非只是單純想要穿著它或者覺得質感好,而是與她的皮膚接觸時的那種安心,她在這件衣服上體會到的是放松而非尷尬與不自信,這才是她們真正的需求。但“Normcore”也并不意味著高昂的售價,從COS到優衣庫,從Chanel到Balenciaga,它滲透在各個不同價位的時裝品牌中。
在某些方面,Normcore可以被視為穿著就像我們還是孩子時一樣:平凡、簡單和樸實無華。柔和的色調營造出平凡但舒適的都市迷彩。它是對變成混亂,反烏托邦世界的反應,在身體和情感上提供舒適的安慰劑。
當然,隨著時尚的周期性,對于任何被認為與Normcore相反的東西都會有反應和翻轉,但這還沒有發生。Louis Vuitton 2019春夏系列是男裝藝術總監Virgil Abloh對Normcore開始的超現實重新解讀,包括oversize的法蘭絨單品,連帽衫和褪色牛仔褲,這些都是Normcore風格方興未艾的佐證,正如潮流預測公司ESP Trendlab公司的創始人Ellen Sideri曾說:“一個潮流并非只有一個來源,所有潮流都是多面的。”這一點也反映在高街品牌上。
以Normcore風格作為主打的Uniqlo優衣庫,根據2018財年業績簡報,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實現了歷史最佳利潤業績,而優衣庫對利潤增長貢獻良多。優衣庫在海外的收益首次超過日本本部,所有地區均實現利潤大幅增長。其中,大中華區銷售額持續增長,線上店銷售更是實現兩位數增長,銷售占比升至15%。
繼去年9月入駐天貓開設旗艦店后,COS今年年初在北京三里屯開設了全球首家男裝店,該店零售面積為174平方米,目前在中國擁有大約30家店鋪。高價位和簡單的設計,賦予了COS驚人的“吸金”能力,有業內人士透露該品牌倫敦旗艦店一天的利潤同比已超同城所有的H&M店鋪。
據相關數據顯示,從2009年至2014年這6年間,COS的銷售額已從1.32億美元增至6.25億美元,翻了近5倍,在前年更是成功邁進年收入11億美元俱樂部。光這兩個品牌所取得的成績已經足以證明在Normcore風格下所潛藏的巨大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Christine Lagarde曾于Normcore興起的同年創造出“新平庸主義(new mediocre)”一詞,當然,她指的是全球經濟。然而卻恰恰切中了時尚圈的痛點:這么多極有才華的設計師們缺乏新思路。
時尚圈陷入了惡性循環,不斷重復安全的老款,設計師疲于應付推陳出新,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設計真正全新的產品,這也讓他們不得不改造舊產品,讓那些款式看起來像新的一樣。這是討巧還是投機?恐怕在巨大的利潤誘惑的面前,創新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上新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