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餐飲、旅游、影視行業作為公認的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行業,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但不容忽視,市場仍有其他一些行業也遭遇重挫,甚至正經歷歷史罕見的“大撤退”,比如服裝行業。7月21日,大白馬、行業龍頭森馬服飾一則擬出售法國童裝虧損子公司以降低經營風險的公告,暴露出服裝行業之艱難。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多方調查了解到,服裝行業正經歷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撤退”。有專家預計,今年服裝行業整體至少減少4000億元營收,整體市場規模縮水15%,大多數服裝品牌都面臨風險。微觀之下,作為行業的佼佼者,服裝類上市公司幾乎清一色預告上半年業績大幅下滑或虧損。此外,受市場需求擠壓,前端原材料價格一度觸及歷史新低,至今仍在低位徘徊。今年服裝市場將蒸發4000億車公廟豐盛町是深圳許多年輕人喜歡的逛街打卡地之一,匯聚了眾多服裝店。“所有人,親愛的們,本店目前已撤出豐盛町店,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靜待后續。”7月的一天,一家在豐盛町經營了近十年的童裝店微信群里,突然蹦出了這樣一則消息,多少令記者有些詫異。據該店店主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撤出其經營了近十年的地盤,主要因受疫情影響,該店經營業績不佳,但房東又不愿意適當降低房租,最后合同到期,店主被迫決定撤離,盡管可能因此失去部分客戶。管中窺豹。這家豐盛町老店,或正是當下不少服裝企業的縮影。7月17日(周五)晚,證券時報記者走訪車公廟豐盛町發現,該商區人流較疫情前的熱鬧場景冷清了許多,同時,在記者走訪過程中,一路零星有門店處于關閉、招租狀態,部分區域不乏幾間店鋪接連關門招租之情形。在全國聞名、深圳最大的女裝批發市場,服裝行業不景氣之現狀也依稀可見。批發市場內某棟某區域,502A、503A、505A、507A幾間位置較近的店鋪,均處于關門、招租狀態,店鋪透明玻璃門口醒目地張貼著“管理處原價出租,李生159……”、“轉租,聯系電話……”等招租廣告。“今年受疫情影響,生意冷清,南油這邊有些店鋪實在支撐不下去,就被迫關門了,但也不是大規模關門的情況,有進也有出,行業在調整。”南油女裝批發市場一店主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類似門店關閉的狀況,在深圳其他商圈如上梅林地鐵站、福田地鐵站商圈等也隨處可見。“今年是改革開放以來,服裝行業最困難的一年。”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日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幾十年快速發展后,國內服裝行業本身已處于產能過剩狀態,疫情則加速了行業的滑坡。“2020年勢必是動蕩的一年,預計中國服裝市場至少蒸發4000億收入,整體市場規模縮水15%。”Convertlab市場部副總裁劉金硯近日在深圳某服裝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權威數據顯示,1952年中國紡織服裝工業總營收為94億元,到2019年底,國內紡織工業總營收已近4.5萬億元,67年間,紡織工業總營收增長了478倍。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之下,全球服裝業日子都不好過。公開消息顯示,耐克已啟動公開裁員,且2020年財年第四財季巨虧56億元人民幣,另外李維斯2020年第二財季凈虧損3.64億美元,去年同期為盈利2850.7萬美元,該公司宣布將裁減約15%的全球企業員工。此外,H&M將關閉170家門店,Zara考慮關店上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