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瀾之家開盤,大量的買盤將股價迅速推高至漲幅 7%,10:21 分沖擊漲停,最終收盤 7.76 元,大漲 7.03%,市值增加約 23 億元。
海瀾之家股價長期低迷,此番上漲,不少公司高層笑開了嘴,連忙加緊趕制、增加庫存,所有股民更是滿面春風。但是,海瀾之家股價高漲著實是一個尷尬的意外,它不是因為公司業績猛然提升,也不是因為有什么巨頭投資或與其合作,只是一個土味網紅偶然帶了火了一件 Polo 衫,拉動了一個上市公司的股價。
16 日晚上,海瀾之家官方賬號在網紅 " 鐵山靠 " 的直播間狂刷禮物,而后海瀾之家的官方直播間被靠家軍攻占,Polo 衫被一掃而空。多年來,海瀾之家簽明星、搞聯名、贊助綜藝,錢大把大把地花了,可效果還不如一個晚上 " 跪舔 " 網紅,這真的值得高興嗎?
更魔幻的是,貴人鳥、361 ° 等國產服裝品牌也都想來蹚一蹚渾水。
上億營銷費不及一個土味網紅?
" 鐵山靠 " 何許人也?新晉抖音網紅,他的一場直播,同時在線人數可達上百萬人,目前可以說是妥妥的 " 抖音一哥 "。
在抖音一眾靚男美女之中," 鐵山靠 " 的畫風有些違和。他在一次直播連麥當中,與主播 " 安妮 " 直接 PK,操著一口山東濱州方言,瘋狂輸出 " 我嫩疊 ",這種粗獷大漢與美女萌妹的強烈反差讓其迅速走紅。而后," 鐵山靠 " 洗腦式的 " 我嫩疊(我是你爹)、求怕累、邦邦兩拳、怕啥來啥 " 等口頭禪傳遍抖音," 靠家軍 " 逐漸壯大。
流量即利益,與其他網紅爆火之后直播帶貨不同,收獲名氣的 " 鐵山靠 " 雖然保持著自己的節奏直播 PK,但他不靠近資本,資本卻主動找上了他。一場直播,讓他成為各大服裝品牌眼中的 " 香餑餑 "。
可是,這場營銷的最大受益者真的是被拉升股價的海瀾之家嗎?
其實不然。海瀾之家跑到直播間瘋狂打賞,給 " 鐵山靠 " 貢獻了一大波禮物,而 " 靠家軍 " 買斷海瀾之家的 Polo 衫,直接向品牌方們證明了 " 鐵山靠 " 的商業價值,我們看到貴人鳥、361 ° 等都蠢蠢欲動。對主播來講,靠品牌賺錢,比靠打賞賺錢要好得太多。
相反,海瀾之家表面上銷售激增,還刺激了公司股價大漲,可這種蹭熱點式的營銷,其成功太過偶然。一方面," 鐵山靠 " 無意帶貨,他的粉絲紛紛購買 Polo 衫,純屬自發行為,如果海瀾之家與 " 鐵山靠 " 合作帶貨,刻意的商業行為很可能適得其反,而這也意味著海瀾之家或許只能割一次韭菜。
另一方面,請了這么多代言人、贊助了那么多綜藝節目,還不及直播間里蹭蹭網紅的流量,這進一步印證了海瀾之家過往營銷的無用功。
根據海瀾之家財報顯示,2017 年至 2020 年三季度,海瀾之家的銷售費用分別為 15.49 億元、17.99 億元、24.67 億元、16.91 億元,同比增長 8.86%、16.17%、37.07%、13.18%,對應地,海瀾之家錄得營收分別為 182.0 億元、190.9 億元、219.7 億元和 117.8 億元。很顯然,海瀾之家每年增長的營收還未必有投入的銷售費用高,尤其是 2020 年前三季度,海瀾之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19.82%。
銷售費用節節攀升,公司的業績并未同步增長,反而靠著一個土味網紅買斷了貨,這對海瀾之家來講著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一個更致命的問題還在于,土味網紅 " 拯救 " 海瀾之家,正中近些年來消費者對海瀾之家 " 又土又丑 " 的吐槽,這置海瀾之家的定位于何地?
其實,海瀾之家也只是國產服裝品牌的一個縮影,國產服裝窮途末路,是以才對土味網紅 " 飲鴆止渴 "。
" 服裝大國 " 無 " 服裝大牌 "
2001 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恰逢全球紡織制造業中心遷移大潮,憑借勞動力低廉等優勢,逐漸躍居全球第一紡織業大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杉杉、雅戈爾、七匹狼、紅豆、報喜鳥、美邦等公司抓住時機,迅速構建起品牌,并實現大規模擴張,走進大眾視野。
然而正如時尚行業知名人士洪晃所說," 中國是最大的時尚消費國,也是最大生產國,但卻沒有什么時尚話語權 ",這背后正是服裝大牌的缺失。十多年來,國產服裝品牌不僅沒能走出國門,轉變為國際服裝品牌,反而在國外快時尚品牌進入國內后一個個走向淪落,自陷困境。
根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整合國內 52 家服飾鞋履上市企業 2020 年財報的數據顯示,52 家服飾上市公司中,營收、凈利潤雙線增長的僅有李寧、太平鳥、贏家時尚、報喜鳥等 9 家,而營收凈利雙下降的企業則高達 27 家。其中拉夏貝爾虧損最為嚴重,2020 年虧損 18.41 億元。
在這份榜單中,我們可以簡單地將這些國產服裝品牌分類:第一,業績徹底滑鐵盧的,如美邦、拉夏貝爾、茵曼、報喜鳥、七匹狼等;以美邦為例,從 2012 年開始,公司凈利潤與營收同步下滑,2015 年首次出現虧損,2016 年賣掉了一家資產主要為房產的子公司來回血,勉強扭虧,可 2017 年再度出現 3.05 億元巨虧。
第二,轉型失敗的,如朗姿股份、杉杉股份、貴人鳥等;以貴人鳥為例,2015 年,貴人鳥打出了從 " 傳統運動鞋服行業經營 " 向 " 多種體育產業形態協調發展的體育產業化集團 " 轉型的旗號,積極擴張,可很快便導致資金鏈緊張,如今公司已進入重整程序,且尚存在因重整失敗被宣告破產的風險。
第三,營收靠前但難掩頹勢的,如海瀾之家和森馬;十多年來,海瀾之家不僅沒有在新的市場領域打出什么聲響,其重點經營的兩大男裝主品牌也呈現出下滑頹勢,而森馬雖然近幾年財務狀況得以改善,市值突破 300 億,可依賴的是童裝業務,童裝業務超過了成人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與森馬類似,安踏旗下品牌斐樂對業績的貢獻也超過了主品牌,而斐樂卻是安踏收購來的外來品牌。
無論是國外快時尚品牌進入國內,擠壓國產品牌的生存空間,還是國產品牌反向并購國外品牌,獲得業務增長,本質上這都是我國自主服裝品牌的大敗退。而在這種現狀下,雖說國產品牌想要重新崛起很難,可國潮的興起起碼帶來了一點希望,不過一旦品牌方只顧眼前利益,與 " 鐵山靠 " 等網紅深度綁定,這或許是徹底打斷了國產服裝品牌走向高端的路徑。
拯救國產服裝,還需要多少 " 靠家軍 "?
線上渠道構建失敗,曾經也是國產服裝品牌淪落的一大原因。2013 年前后,美特斯邦威嘗試進行線上轉型,啟動了 O2O 戰略,2015 年冠名《奇葩說》,首季投入便達 5000 萬,繼承人周邦威甚至親自在節目中為 " 有范 "APP 代言。可是 " 有范 " 上線后表現不佳,沒有帶動多少銷量。
海瀾之家也是如此,線上渠道收入占比極小,2019 年前三季度為 5.93%,2020 年前三季度增長至 11.59%。
如今直播帶貨如火如荼,國產服裝品牌沒有再錯過這一風口。中信證券數據顯示,抖音去年直播帶貨 Top10 品類中,男裝女裝以 89 億元的總帶貨額位列第二,僅次于美食飲品。其中,快手男裝品牌 Top1 是海瀾之家,女裝 Top 1 是韓都衣舍,而在抖音,賣得最好的是太平鳥。
國產服裝品牌以快手、抖音為陣地補足線上渠道的缺陷,這說明在廣闊的五環外市場確實存在著用戶增量的空間,最近 " 靠家軍 " 瘋狂搶購海瀾之家 Polo 衫,更是放大了它的商業價值。可是,僅靠蹭網紅流量,對國產服裝品牌賣貨而言是不行的。
單就 " 鐵山靠 " 而言,這次的偶然事件其實終究無法證明他的帶貨能力,他直播的個人風格太過明顯,并不適合正兒八經地帶貨。而且像這種突然爆火的網紅,熱度來得快,散得也快,一旦沒了流量,在品牌方眼中也就沒了價值。
國產服裝品牌想要獲取線上紅利,需要持續穩定的流量,但看他們的自播成果又大多差強人意。
就比如海瀾之家,海瀾之家作為快手男裝品牌 Top 1,曾公布過一些直播數據,稱創造了單日品牌自播總銷售額突破 115 萬的記錄,而其直播間人氣峰值僅超 3000。再對比 " 鐵山靠 " 帶動的數據,7 月 16 日當天海瀾之家直播間人數峰值達到 7.8 萬,GMV 達 42.8 萬元,7 月 17 日,直播間累計觀看人數達到 302.5 萬,GMV 達 85.7 萬元。
海瀾之家的直播間在國產服裝品牌之中還算是效果較好的,像森馬,森馬負責人去年年底曾直接表明,目前直播業務規模占電商整體規模還比較小。
直播帶貨確實給長期業務增長緩慢的國產品牌帶來了希望,可他們難道真的指望線上渠道成為以后業務的增長點嗎?問題的關鍵在于,線上賣貨能通過緩解庫存壓力,將已經觸及天花板的線下渠道盤活嗎?如果不能,有多少 " 靠家軍 " 都救不了國產服裝品牌。
據一位抖音服務商表示,現在的服裝品牌甲方,越來越不想單純直播帶貨了,他們希望官方賬號種草的同時,幫線下門店拍短視頻,搞搞線下營銷。可見,這些服裝品牌直播,最終的目的還是想帶動線下數千家門店的生意。
然而,這又回到國產服裝品牌的癥結上來了:你做不好品牌、做不好時尚,年輕人為什么要買單呢?
縱觀國產服裝近 20 年的發展歷程," 創一代 " 們搞投資、搞地產,被國外品牌攻城略地,丟掉了曾經的市場,如今 " 富二代 " 紛紛接班,似乎也沒能給國產服裝行業帶來新的氣象。靠一個土味網紅拉動股價?這也實屬罕見。
紫光集團破產重整?這個消息越傳越離譜,牽動著不少關心國產芯片的國人,事實上,不是紫光要破產重整,而是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紫光集團破產重整。
海瀾之家股價長期低迷,此番上漲,不少公司高層笑開了嘴,連忙加緊趕制、增加庫存,所有股民更是滿面春風。但是,海瀾之家股價高漲著實是一個尷尬的意外,它不是因為公司業績猛然提升,也不是因為有什么巨頭投資或與其合作,只是一個土味網紅偶然帶了火了一件 Polo 衫,拉動了一個上市公司的股價。
16 日晚上,海瀾之家官方賬號在網紅 " 鐵山靠 " 的直播間狂刷禮物,而后海瀾之家的官方直播間被靠家軍攻占,Polo 衫被一掃而空。多年來,海瀾之家簽明星、搞聯名、贊助綜藝,錢大把大把地花了,可效果還不如一個晚上 " 跪舔 " 網紅,這真的值得高興嗎?
更魔幻的是,貴人鳥、361 ° 等國產服裝品牌也都想來蹚一蹚渾水。
上億營銷費不及一個土味網紅?
" 鐵山靠 " 何許人也?新晉抖音網紅,他的一場直播,同時在線人數可達上百萬人,目前可以說是妥妥的 " 抖音一哥 "。
在抖音一眾靚男美女之中," 鐵山靠 " 的畫風有些違和。他在一次直播連麥當中,與主播 " 安妮 " 直接 PK,操著一口山東濱州方言,瘋狂輸出 " 我嫩疊 ",這種粗獷大漢與美女萌妹的強烈反差讓其迅速走紅。而后," 鐵山靠 " 洗腦式的 " 我嫩疊(我是你爹)、求怕累、邦邦兩拳、怕啥來啥 " 等口頭禪傳遍抖音," 靠家軍 " 逐漸壯大。
流量即利益,與其他網紅爆火之后直播帶貨不同,收獲名氣的 " 鐵山靠 " 雖然保持著自己的節奏直播 PK,但他不靠近資本,資本卻主動找上了他。一場直播,讓他成為各大服裝品牌眼中的 " 香餑餑 "。
可是,這場營銷的最大受益者真的是被拉升股價的海瀾之家嗎?
其實不然。海瀾之家跑到直播間瘋狂打賞,給 " 鐵山靠 " 貢獻了一大波禮物,而 " 靠家軍 " 買斷海瀾之家的 Polo 衫,直接向品牌方們證明了 " 鐵山靠 " 的商業價值,我們看到貴人鳥、361 ° 等都蠢蠢欲動。對主播來講,靠品牌賺錢,比靠打賞賺錢要好得太多。
相反,海瀾之家表面上銷售激增,還刺激了公司股價大漲,可這種蹭熱點式的營銷,其成功太過偶然。一方面," 鐵山靠 " 無意帶貨,他的粉絲紛紛購買 Polo 衫,純屬自發行為,如果海瀾之家與 " 鐵山靠 " 合作帶貨,刻意的商業行為很可能適得其反,而這也意味著海瀾之家或許只能割一次韭菜。
另一方面,請了這么多代言人、贊助了那么多綜藝節目,還不及直播間里蹭蹭網紅的流量,這進一步印證了海瀾之家過往營銷的無用功。
根據海瀾之家財報顯示,2017 年至 2020 年三季度,海瀾之家的銷售費用分別為 15.49 億元、17.99 億元、24.67 億元、16.91 億元,同比增長 8.86%、16.17%、37.07%、13.18%,對應地,海瀾之家錄得營收分別為 182.0 億元、190.9 億元、219.7 億元和 117.8 億元。很顯然,海瀾之家每年增長的營收還未必有投入的銷售費用高,尤其是 2020 年前三季度,海瀾之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19.82%。
銷售費用節節攀升,公司的業績并未同步增長,反而靠著一個土味網紅買斷了貨,這對海瀾之家來講著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一個更致命的問題還在于,土味網紅 " 拯救 " 海瀾之家,正中近些年來消費者對海瀾之家 " 又土又丑 " 的吐槽,這置海瀾之家的定位于何地?
其實,海瀾之家也只是國產服裝品牌的一個縮影,國產服裝窮途末路,是以才對土味網紅 " 飲鴆止渴 "。
" 服裝大國 " 無 " 服裝大牌 "
2001 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恰逢全球紡織制造業中心遷移大潮,憑借勞動力低廉等優勢,逐漸躍居全球第一紡織業大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杉杉、雅戈爾、七匹狼、紅豆、報喜鳥、美邦等公司抓住時機,迅速構建起品牌,并實現大規模擴張,走進大眾視野。
然而正如時尚行業知名人士洪晃所說," 中國是最大的時尚消費國,也是最大生產國,但卻沒有什么時尚話語權 ",這背后正是服裝大牌的缺失。十多年來,國產服裝品牌不僅沒能走出國門,轉變為國際服裝品牌,反而在國外快時尚品牌進入國內后一個個走向淪落,自陷困境。
根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整合國內 52 家服飾鞋履上市企業 2020 年財報的數據顯示,52 家服飾上市公司中,營收、凈利潤雙線增長的僅有李寧、太平鳥、贏家時尚、報喜鳥等 9 家,而營收凈利雙下降的企業則高達 27 家。其中拉夏貝爾虧損最為嚴重,2020 年虧損 18.41 億元。
在這份榜單中,我們可以簡單地將這些國產服裝品牌分類:第一,業績徹底滑鐵盧的,如美邦、拉夏貝爾、茵曼、報喜鳥、七匹狼等;以美邦為例,從 2012 年開始,公司凈利潤與營收同步下滑,2015 年首次出現虧損,2016 年賣掉了一家資產主要為房產的子公司來回血,勉強扭虧,可 2017 年再度出現 3.05 億元巨虧。
第二,轉型失敗的,如朗姿股份、杉杉股份、貴人鳥等;以貴人鳥為例,2015 年,貴人鳥打出了從 " 傳統運動鞋服行業經營 " 向 " 多種體育產業形態協調發展的體育產業化集團 " 轉型的旗號,積極擴張,可很快便導致資金鏈緊張,如今公司已進入重整程序,且尚存在因重整失敗被宣告破產的風險。
第三,營收靠前但難掩頹勢的,如海瀾之家和森馬;十多年來,海瀾之家不僅沒有在新的市場領域打出什么聲響,其重點經營的兩大男裝主品牌也呈現出下滑頹勢,而森馬雖然近幾年財務狀況得以改善,市值突破 300 億,可依賴的是童裝業務,童裝業務超過了成人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與森馬類似,安踏旗下品牌斐樂對業績的貢獻也超過了主品牌,而斐樂卻是安踏收購來的外來品牌。
無論是國外快時尚品牌進入國內,擠壓國產品牌的生存空間,還是國產品牌反向并購國外品牌,獲得業務增長,本質上這都是我國自主服裝品牌的大敗退。而在這種現狀下,雖說國產品牌想要重新崛起很難,可國潮的興起起碼帶來了一點希望,不過一旦品牌方只顧眼前利益,與 " 鐵山靠 " 等網紅深度綁定,這或許是徹底打斷了國產服裝品牌走向高端的路徑。
拯救國產服裝,還需要多少 " 靠家軍 "?
線上渠道構建失敗,曾經也是國產服裝品牌淪落的一大原因。2013 年前后,美特斯邦威嘗試進行線上轉型,啟動了 O2O 戰略,2015 年冠名《奇葩說》,首季投入便達 5000 萬,繼承人周邦威甚至親自在節目中為 " 有范 "APP 代言。可是 " 有范 " 上線后表現不佳,沒有帶動多少銷量。
海瀾之家也是如此,線上渠道收入占比極小,2019 年前三季度為 5.93%,2020 年前三季度增長至 11.59%。
如今直播帶貨如火如荼,國產服裝品牌沒有再錯過這一風口。中信證券數據顯示,抖音去年直播帶貨 Top10 品類中,男裝女裝以 89 億元的總帶貨額位列第二,僅次于美食飲品。其中,快手男裝品牌 Top1 是海瀾之家,女裝 Top 1 是韓都衣舍,而在抖音,賣得最好的是太平鳥。
國產服裝品牌以快手、抖音為陣地補足線上渠道的缺陷,這說明在廣闊的五環外市場確實存在著用戶增量的空間,最近 " 靠家軍 " 瘋狂搶購海瀾之家 Polo 衫,更是放大了它的商業價值。可是,僅靠蹭網紅流量,對國產服裝品牌賣貨而言是不行的。
單就 " 鐵山靠 " 而言,這次的偶然事件其實終究無法證明他的帶貨能力,他直播的個人風格太過明顯,并不適合正兒八經地帶貨。而且像這種突然爆火的網紅,熱度來得快,散得也快,一旦沒了流量,在品牌方眼中也就沒了價值。
國產服裝品牌想要獲取線上紅利,需要持續穩定的流量,但看他們的自播成果又大多差強人意。
就比如海瀾之家,海瀾之家作為快手男裝品牌 Top 1,曾公布過一些直播數據,稱創造了單日品牌自播總銷售額突破 115 萬的記錄,而其直播間人氣峰值僅超 3000。再對比 " 鐵山靠 " 帶動的數據,7 月 16 日當天海瀾之家直播間人數峰值達到 7.8 萬,GMV 達 42.8 萬元,7 月 17 日,直播間累計觀看人數達到 302.5 萬,GMV 達 85.7 萬元。
海瀾之家的直播間在國產服裝品牌之中還算是效果較好的,像森馬,森馬負責人去年年底曾直接表明,目前直播業務規模占電商整體規模還比較小。
直播帶貨確實給長期業務增長緩慢的國產品牌帶來了希望,可他們難道真的指望線上渠道成為以后業務的增長點嗎?問題的關鍵在于,線上賣貨能通過緩解庫存壓力,將已經觸及天花板的線下渠道盤活嗎?如果不能,有多少 " 靠家軍 " 都救不了國產服裝品牌。
據一位抖音服務商表示,現在的服裝品牌甲方,越來越不想單純直播帶貨了,他們希望官方賬號種草的同時,幫線下門店拍短視頻,搞搞線下營銷。可見,這些服裝品牌直播,最終的目的還是想帶動線下數千家門店的生意。
然而,這又回到國產服裝品牌的癥結上來了:你做不好品牌、做不好時尚,年輕人為什么要買單呢?
縱觀國產服裝近 20 年的發展歷程," 創一代 " 們搞投資、搞地產,被國外品牌攻城略地,丟掉了曾經的市場,如今 " 富二代 " 紛紛接班,似乎也沒能給國產服裝行業帶來新的氣象。靠一個土味網紅拉動股價?這也實屬罕見。
紫光集團破產重整?這個消息越傳越離譜,牽動著不少關心國產芯片的國人,事實上,不是紫光要破產重整,而是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紫光集團破產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