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閆劉夢記者梁銀妍)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紡織服裝行業首席分析師王立平近日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慶消費火熱,內需復蘇,未來看好服裝國貨品牌崛起機遇。
政策發力催熱消費市場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國慶節假日7天國內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9%,較2019年同期增長10.2%,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較2019年同期增長7.9%。
據悉,今年國慶期間,各地紛紛推出優惠活動以激發消費活力,多地重點監測的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的銷售金額增長相對亮眼,山東、廣西等地銷售額取得兩位數以上同比增長。餐飲日均消費明顯增長,夜經濟持續旺盛。據美團統計,“十一”假期全國生活服務到店消費規模同比增長41.2%。
“政策發力催熱消費市場,國慶假期人氣旺、市場活力足。國慶假期出行意愿保持高漲,量維持高位、價回歸平穩。”王立平說。
王立平認為,在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作用下,商品消費需求潛力加快釋放。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國慶假期消費相關行業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1%,居民消費市場展現較強活力。基本生活類商品消費趨勢較好,具體來看,糧油食品收入增長16.4%,其中肉禽蛋奶、營養保健品收入增長12.7%、17.4%;綜合零售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其中百貨零售、超市、便利店收入增長34%、8.9%、4.4%。
王立平說:“國慶期間各地將促消費和惠民生相結合,一系列政策舉措激發市場活力,提振消費信心。例如,上海市投入市級財政資金5億元,面向餐飲、住宿、電影、體育等領域發放服務消費券,重慶市啟動2024‘愛尚重慶·金秋消費季’,舉辦多場促銷活動。”
紡織服裝行業有望釋放彈性
王立平認為,紡織服裝行業作為可選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望釋放彈性。
“國內需求持續復蘇,服裝消費分化加劇,應把握景氣度方向。”她分析稱,2020年以來紡織服裝行業經歷了較大的外部變化,內需消費仍處于恢復中,服裝零售面臨壓力但也具備彈性。與此同時,消費者需求更加細分,從而子板塊之間、品牌之間表現愈加分化。
王立平表示,運動戶外依然是成長性景氣賽道,看好行業擴容、品牌增長。隨著行業增速趨于平穩,品牌之間競爭加劇,國內品牌憑借性價比優勢、本土化運營能力正在加速趕超國際品牌,2021年運動品牌崛起加速搶占市場份額、2023年國內中高端男裝品牌搶奪空白市場、2024年高性價比品牌跑贏行業。
展望未來,王立平說,政策端持續發力,內需消費有望持續復蘇,服裝品牌基本面有望觸底回升,看好運動服飾的成長性方向及各板塊國貨崛起趨勢。
重點關注運動戶外、國貨崛起和出海三個方向
基于當下紡織服裝產業鏈發展趨勢,王立平建議關注以下三個方向:
一是運動戶外方向。王立平表示,運動戶外是國內服裝行業具有景氣度的成長方向,看好行業擴容、品牌增長。對比服裝中各子領域,運動戶外的成長性最高,休閑服飾則趨于平穩。
“運動行業的成長性來自于產品的強功能屬性,即存在迭代、升級的需求。近幾年,進一步從泛運動中衍生出各類細分子領域,如:跑步、綜訓、球類、各類戶外運動等,國內運動戶外的參與度逐步提升且參與的場景更加細分化,對運動裝備的需求也更高,因此行業增長具備扎實的動力。”王立平說。
她還提及,運動品牌壁壘漸筑漸深,看好國貨品牌集中度提升。“2008年奧運會之后國內運動行業經歷了快速增長、重新洗牌,頭部運動品牌逐步構建了產品、渠道、品牌等方面的壁壘,2021年行業格局調整給予了國貨品牌超車機會,安踏、李寧等品牌實現市占率快速提升,同時國貨品牌也把握住了歷史機遇,產品、渠道等方面持續發力,實現規模、市占率穩步提升。看好在運動戶外行業發展過程中,國貨品牌把握機遇、彎道超車。”王立平說。
二是國貨崛起方向。王立平表示,內需消費基本面觸底,國貨服裝品牌迎來機會。服裝偏向于可選消費,受到居民財富效應的影響,從當前及展望趨勢來看,內需消費有望觸底回升,可選消費具備較大的彈性。在復蘇的過程中,看好頭部品牌集中度呈現提升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