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HEIN產教評共享實訓基地在其服裝制造創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作為廣東省產教評技能生態鏈“鏈主”企業,SHEIN將持續推進供應鏈數智化建設,同時擴大面向院校及行業的人才培訓與賦能范圍,構建“培訓-認證-就業”一體化的人才培養路徑,助力服裝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當前,我國服裝制造業以中小工廠為主,占比超過90%。這類企業在數字化管理、員工技能培訓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高技能復合型人才供給不足。而行業對年輕從業者的吸引力有限,人才結構呈現老齡化趨勢。另一方面,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與企業實際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畢業生進入崗位后往往需要較長時間適應。
針對這一現狀,SHEIN依托自身在供應鏈管理與數字化實踐中的積累,逐步建立起“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的特色產教評項目化培養模式。作為廣東省產教評技能生態鏈鏈主單位,公司目前已獲得企業自主評價與社會培訓評價雙資質,并被廣州市人社局認定為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產教評技能生態區“樣板工程”建設單位。
在供應商能力建設方面,SHEIN近年來持續開展系統性培訓。自2023年推出包括技術創新、培訓支持、工廠擴建、社區公益服務等在內的“5年5億元”深化供應商賦能計劃以來,SHEIN已圍繞經營管理、企劃開發、生產排單、運營備貨、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等多方面組織培訓超過1000場,累計覆蓋供應商員工逾6.4萬人次。通過“常態化培訓+專場攻堅+產業帶送教上門”的立體化培訓模式,SHEIN為不同發展階段的供應商提供適配的解決方案,近兩年來,已累計開展培訓超1000場次,有超6.4萬人次的供應商員工參與培訓,并已完成3000余名技術人才的專業認證,顯著提升了供應商工廠的員工技能和管理人員水平。
在校企合作領域,SHEIN已建立起“產業需求牽引—專業能力建模—課程體系重構—校企共同考核”的四位一體聯動機制,打通精準育人“最后一公里”,打造“培養即就業、就業即適配”的育人體系。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面向全國20多所院校教師的教研培訓,開發出基于真實業務場景的研修課程體系。同時,為學生設計了模塊化實踐課程,幫助其在校期間掌握崗位所需技能。下一步,SHEIN將聯合相關院校共建產教評“微專業”,共同優化專業設置,共享四大實訓中心,聯合培育具備設計創新、版型研發、工藝優化等復合型能力的數字化服裝技術技能人才。
在供應商年輕人才孵化方面,SHEIN于2024年聯合供應商試點推出“初培-輪崗-創業孵化”的全周期產教評學徒班培養試點。該項目配備企業導師駐校發200多門定制課程,覆蓋從19個工段工藝到數字化生產的全鏈條,并結合智能排產系統和自動化設備,實現教學與生產流程的數字化管理閉環。數據顯示,在為期7個月的培養周期內,學員技能達標率穩步提升。此外,SHEIN還為有潛力的年輕人提供數字化管理、IE工程、設計開發等專項訓練。預計今年9月,將有超過300名新學員加入該培養計劃。
在職業標準建設方面,SHEIN積極參與行業規范制定。截至目前,SHEIN已對“纖維檢驗員”、“供應鏈管理師”2個職業進行標準適應性開發,基于新標準開發52門專項課程,學員返崗后核心業務指標顯著提升。
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今年發布的第七批新職業名單中,在“質檢員”職業下新增加“服裝質檢員”工種。SHEIN目前已成功申報“服裝質檢員”新工種,開發了新工種2個方向的行業評價規范。在此次產教評共享實訓基地揭牌儀式上,首批技能人才被授予了新工種職業認證。通過評價考核的考生,都將同時斬獲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SHEIN技術崗位“雙認證”。
據SHEIN產教評共享實訓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基地將每月組織制版、車縫、精益管理、質量控制等領域的實操培訓,同時通過線上直播形式,及時回應生產一線的技術問題。針對零基礎勞動者,基地還將提供車縫、制版、質檢等多個工種的上崗前技能培訓,并持續組織國家級技能等級認定考試,拓寬就業通道。
此外,SHEIN將于8月聯合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廣州白云工商技師學院等單位共同承辦廣東省服裝制版師職業技能競賽。賽事吸引了來自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等地的行業從業者報名參與。競賽內容融合世界技能大賽技術標準與企業崗位實際要求,注重實操能力,旨在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訓的方式,為一線工人提供技能提升和向高級技師發展的職業機會,并設立直通機制,打破學歷、資歷限制,助力優秀技能人才成長。
隨著產教評共享實訓基地的落地運行,SHEIN將繼續深化與院校、行業協會及供應鏈伙伴的合作,推動人才培養體系與產業發展需求更緊密對接,為服裝制造領域輸送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