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消費者走的品牌們自然不會錯過這一商機——2019年4月12日,全球最大體育零售公司Foot Locker宣布即將在新加坡新開一家門店。不過Foot Locker沒有把新加坡第四家門店放在商業區,而是選擇了新加坡樟宜機場。
據公司表示,新門店位于新加坡即將亮相的星耀樟宜綜合建筑內,消費者可以在兩層店面空間內購買到耐克、彪馬、阿迪達斯、斐樂等運動品牌的產品,尤其是非常受歡迎的耐克Air Max Plus系列,以及眾多籃球系列產品。
此外,店內還專門設有女性和兒童服裝區,并提供更多高端產品系列。而門店內部裝修和設施相比常規門店也會進行升級。
“星耀樟宜門店能讓Foot Locker更好地和年輕消費者互動,并且走進當地的消費社區,”Foot Locker亞洲的副總裁和總經理托馬斯·皮特森(Tomas Petersson)表示。
為了體現公司的誠意,Foot Locker還特地聘請新加坡藝術家Clogtwo進行門店的藝術設計。
Foot Locker不是唯一一個打起機場主意的公司。過去數年,全球消費品牌的實體門店經營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降速,但是大多數品牌都在機場的門店收入都節節攀升,尤其是如迪奧、普拉達和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
不過機場也不是奢侈品的天下,和Foot Locker一同進駐機場的運動品牌也不少。
樟宜機場似乎是運動品牌的最愛。同樣在4月,美國運動品牌耐克在樟宜機場也開了一家面積1.07萬平方英尺的獨立門店;而德國運動品牌阿迪達斯在樟宜就有三家店;另外,Durasports、Kappa、New Balance和斐樂也有出現。
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則有 lululemon;巴塞羅那的埃爾普拉特機場有阿迪達斯;倫敦斯坦斯特德機場開了一家和Foot Locker同樣性質的JD Sports……
飛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出行,尤其是國際行程的常用交通工具。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簡稱IATA)的數據,在2016年全球共有38億人次乘坐飛機出行,到2035年,這個數字將翻倍達到72億人次。這些停在機場人,都是機場里各類零售店的潛在消費者。
乘飛機出行雖然路程時間較短,但是安檢和候機通常會花費較長時間。根據Supply Chain Dive的數據,北美旅客因為安檢和等待登機,平均要在中大型機場停留90分鐘。
停留在機場的人,活動選擇非常有限,購物成為了大多數人都會考慮的行為。而且,機場已經成為很多出行的人購買旅行用品、紀念禮物以及免稅產品最高頻的場所。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乘客在2017年總共在機場的零售店和書報店消費了17億美元。另一份來自GlobalData的報告預計,到2021年,全球機場銷售收入可以達到490億美元,相比2016年的數字增長了27%。
零售行業越來越難說服消費者走進實體店購物了,但是機場卻具有這些門店求之不得的客流量。而且機場不會像商業區一樣,客流量會隨著人們作息時間出現較大起伏,也不會有工作日、休息日和節假日的區別。除了深夜的幾個小時外,機場幾乎全天忙碌,一年到頭皆是如此。
另一個對機場商店有利的因素就是乘客們都恨之入骨的航班延誤。乘客停留在機場的時間因為延誤被意外延長,很容易導致沖動型購物。雖然對于消費者的錢包來說,這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對于商店的收銀機來說卻是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