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時尚品牌Zara的兩則廣告因模特“瘦得不健康”在英國被禁播,引發廣泛討論。英國廣告標準局認為,廣告中模特憔悴的狀態和突出的鎖骨可能傳遞不健康的身體觀念,而Zara雖以“模特持有健康證明”回應并刪除廣告,但這一事件已超越單一品牌的爭議,折射出時尚行業審美標準與社會健康價值觀、監管規范之間的深層互動,也為人們思考商業表達與公眾責任的邊界提供了獨特視角。
時尚行業作為潮流引領者,其廣告不僅是商品展示,更是審美觀念的傳播載體。長期以來,部分品牌過度推崇“骨感美”,將極瘦身材與“高級感”“時尚度”簡單綁定,單一化的審美導向正潛移默化影響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的身體認知。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界定,BMI指數低于18.5即為消瘦,而時尚行業一些模特的身體指標遠低于這一標準。廣告鏡頭反復聚焦于突出的鎖骨、纖細的腰圍,讓“零號身材”成為追捧的標桿,易使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產生“越瘦越美”的誤讀,甚至誘發節食、催吐等損害健康的行為。要知道,審美可以多元,但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商業可以創新,但不能觸碰危害公眾福祉的紅線。英國監管機構的禁令,正是對上述潛在風險的主動防范。
值得一提的是,Zara提出的“醫療證明”,固然說明模特拍攝時的身體狀況符合基本標準,但忽視了廣告傳播的放大效應。單個模特的健康狀態,不能等同于廣告傳遞的整體導向。“瘦到極致”的形象反復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足以扭曲人們對健康美的認知。
有人認為,限制特定風格的廣告是對創作自由的干涉,是“審美上的過度干預”。但事實上,任何商業表達都不是絕對自由的,其邊界在于是否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損害。正如香煙廣告必須標注“吸煙有害健康”,酒類廣告嚴禁誘導未成年人飲酒,時尚廣告同樣需要兼顧商業價值與社會影響。
時尚品牌追求獨特風格、塑造品牌調性無可厚非,但不能凌駕于公眾健康之上。健康的美從來不是單一的,可以是纖細的,也可以是健碩的;可以是清瘦的,也可以是豐腴的。品牌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審美表達,但沒有權利將可能危害健康的標準包裝成“唯一正確”的潮流。
近年來,不少品牌開始嘗試多元化的模特選擇,大碼模特、自然妝容、不同膚色的形象逐漸出現在廣告中,這些嘗試獲得了廣泛認可。這說明,時尚的生命力不在于固守單一標準,而在于展現多元之美;商業的長久之道,不在于迎合極端審美,而在于與社會健康價值觀同頻共振。
對于監管者而言,需要在尊重商業規律與維護公共健康之間找到平衡,通過建立清晰的標準,明確廣告中不得出現可能引發健康風險的身體形象展示,同時避免過度干預正常的審美表達。對于企業來說,更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將健康理念融入品牌價值,在廣告策劃、模特選擇、形象塑造等環節堅守健康底線,用多元審美替代單一標準,用積極導向替代極端示范。
說到底,潮流的底色應當是健康,當廣告中的模特不再被體重秤和卷尺定義,年輕人不再為“不夠瘦”而焦慮,品牌真正理解“美”的內核是自信與健康,時尚行業才能真正成為美的傳播者。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