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精彩的服裝走秀在常州機電學院上演,伴隨著動感的音樂節拍,學生模特隊的模特們身著各式服飾,走出大學生的朝氣與昂揚。這些或華美、或潮流的衣服都是學生自主原創的作品。“LpaiX國潮工作室”,一個將原創國潮設計元素與當今主流服飾體系相融合的自主創新工作室,由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天資藝創”團隊組建成立,是原汁原味的“常機電出品”。
據介紹,因為懷著相同夢想,這些來自不同專業的“小設計師”們聚在了一起,他們有的來自模具技術學院,有的來自創意設計學院。作為工作室的創始人——模具檢測1932班的吉橋璋同學,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成立工作室、做自己的品牌的念頭。他回憶起高中的日子說:“最開始是做一些‘微商’生意,賣一些衣服、文創用品等這些貼近學生的商品。漸漸地就不滿足了,想建立自己的原創品牌。那時候其實也吃過虧,但成為了我創業的寶貴經驗,有底氣再次‘創業’。可以說學校的創新創業平臺實現了我的夢想。大一那會,從朋友那邊得知學校可以申請入駐創業園,當時我就已經心動了。”
去年10月,吉橋璋開始準備入駐創業園項目的籌備和答辯。他說:“隨著大國崛起,國風和國潮元素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成為個性的文化符號,根據前期的調研分析來看,它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服裝是絕佳的載體,便于展示,滲透在生活中,也是一種傳承和發揚的方式。”
沒多久,環藝專業的小伙伴——薛椏和王妍被吸引了過來,發揮專業和興趣,擔當設計師“重任”。薛椏說:“其實我算是個半路出家的人。雖說我是學環藝專業的,不過我對服裝設計很感興趣,加上自己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所以就加入了團隊。”
學習之余一有時間,三個人就碰在一起,從公司理念、售賣物件、運營模式、加工廠生產再到店鋪裝修等,每天都討論得不亦樂乎,一個抽象的念頭慢慢變得清晰起來。
當然,光“紙上談兵”可不行,他們針對大學城學生穿衣喜好和需求進行線上調研,并對大學城附近的服裝店衣服款式和店面裝修進行“掃街調研”,并參觀作品展,做到有的放矢。
隨著籌備深入,他們發現,團隊迫切需要一個懂宣傳的小伙伴。自動化1932班的張永燦被“應招入隊”,本著對攝影的熱愛和校記者團攝影的歷練和經驗,他迅速融入了團隊,一張張精美的宣傳照和產品照出爐了。
最終,他們順利通過了答辯,成功獲得了入駐創業園的資格,這意味著他們終于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創業“舞臺”。
服裝展示
服裝展示
服裝展示
“國潮風”衣服受歡迎
有了舞臺之后,設計師薛椏和王妍結合自己的靈感和創意繪制圖稿,截至年末,幾十套冬季套裝方案已完成,打樣、成品,每天“忙到飛起”。薛婭覺得,一個好的服裝設計師應該具備較好的觀察能力,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如果沒有靈感的話,我會多去操場走走,看一些優秀作品和生活里美的事物。”她覺得服裝設計最重要的不是一張圖紙,而是理念,是從服裝中展現出來的張力。
吉橋璋團隊的主心骨,則投身“數據的海洋”,通過對拼多多、淘寶店鋪的銷量數據分析,進一步開拓線上市場和平臺。此外,在電話聯系好加工廠后,他前往工廠關注面料、品質、生產力等方面,才放心交予生產,而后再打包、發貨。“看著我們把腦海里的想法、自身的技能發揮和實現,這種感覺很棒。”他說道。
他們的服裝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數控1936班孫劉英和市場營銷2031班王楠是此次服裝秀的模特,他們說:“他們設計的服裝面料舒適,而且挺有個性的,我們很支持這種國潮原創。他們身上那種對夢想的執著和熱情,也確實打動了我們。”
現在,團隊已經發展到了六個人,幾十套衣服全部上線,銷量也穩步上升。夢想,起初只是腦海中一個小小的念頭,深入思考和想象的過程,是甜味劑,帶動熱情拼搏;投入實踐和解決問題的階段,是攔路虎,擋住了未來的希望和美好;精彩呈現和獲取肯定的時候,是對付出和堅守夢想最佳的回報。
據介紹,因為懷著相同夢想,這些來自不同專業的“小設計師”們聚在了一起,他們有的來自模具技術學院,有的來自創意設計學院。作為工作室的創始人——模具檢測1932班的吉橋璋同學,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成立工作室、做自己的品牌的念頭。他回憶起高中的日子說:“最開始是做一些‘微商’生意,賣一些衣服、文創用品等這些貼近學生的商品。漸漸地就不滿足了,想建立自己的原創品牌。那時候其實也吃過虧,但成為了我創業的寶貴經驗,有底氣再次‘創業’。可以說學校的創新創業平臺實現了我的夢想。大一那會,從朋友那邊得知學校可以申請入駐創業園,當時我就已經心動了。”
去年10月,吉橋璋開始準備入駐創業園項目的籌備和答辯。他說:“隨著大國崛起,國風和國潮元素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成為個性的文化符號,根據前期的調研分析來看,它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服裝是絕佳的載體,便于展示,滲透在生活中,也是一種傳承和發揚的方式。”
沒多久,環藝專業的小伙伴——薛椏和王妍被吸引了過來,發揮專業和興趣,擔當設計師“重任”。薛椏說:“其實我算是個半路出家的人。雖說我是學環藝專業的,不過我對服裝設計很感興趣,加上自己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所以就加入了團隊。”
學習之余一有時間,三個人就碰在一起,從公司理念、售賣物件、運營模式、加工廠生產再到店鋪裝修等,每天都討論得不亦樂乎,一個抽象的念頭慢慢變得清晰起來。
當然,光“紙上談兵”可不行,他們針對大學城學生穿衣喜好和需求進行線上調研,并對大學城附近的服裝店衣服款式和店面裝修進行“掃街調研”,并參觀作品展,做到有的放矢。
隨著籌備深入,他們發現,團隊迫切需要一個懂宣傳的小伙伴。自動化1932班的張永燦被“應招入隊”,本著對攝影的熱愛和校記者團攝影的歷練和經驗,他迅速融入了團隊,一張張精美的宣傳照和產品照出爐了。
最終,他們順利通過了答辯,成功獲得了入駐創業園的資格,這意味著他們終于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創業“舞臺”。
服裝展示
服裝展示
服裝展示
“國潮風”衣服受歡迎
有了舞臺之后,設計師薛椏和王妍結合自己的靈感和創意繪制圖稿,截至年末,幾十套冬季套裝方案已完成,打樣、成品,每天“忙到飛起”。薛婭覺得,一個好的服裝設計師應該具備較好的觀察能力,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如果沒有靈感的話,我會多去操場走走,看一些優秀作品和生活里美的事物。”她覺得服裝設計最重要的不是一張圖紙,而是理念,是從服裝中展現出來的張力。
吉橋璋團隊的主心骨,則投身“數據的海洋”,通過對拼多多、淘寶店鋪的銷量數據分析,進一步開拓線上市場和平臺。此外,在電話聯系好加工廠后,他前往工廠關注面料、品質、生產力等方面,才放心交予生產,而后再打包、發貨。“看著我們把腦海里的想法、自身的技能發揮和實現,這種感覺很棒。”他說道。
他們的服裝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數控1936班孫劉英和市場營銷2031班王楠是此次服裝秀的模特,他們說:“他們設計的服裝面料舒適,而且挺有個性的,我們很支持這種國潮原創。他們身上那種對夢想的執著和熱情,也確實打動了我們。”
現在,團隊已經發展到了六個人,幾十套衣服全部上線,銷量也穩步上升。夢想,起初只是腦海中一個小小的念頭,深入思考和想象的過程,是甜味劑,帶動熱情拼搏;投入實踐和解決問題的階段,是攔路虎,擋住了未來的希望和美好;精彩呈現和獲取肯定的時候,是對付出和堅守夢想最佳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