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高1米62,體重140斤,有肚腩、‘大象腿’和厚肩膀,算是正兒八經的‘大碼女孩’,但我一直穿著非標準的‘大碼女裝’?!彼五稿副硎?,身材的不完美不能妨礙自己做個“辣妹”,她很少會選擇寬松遮肉的肥大T恤,露臍裝、包臀裙才是最愛。
近幾年,“大碼”在時尚圈的地位逐步攀升,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啟用大碼模特,展示著“美更寬廣”的定義。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淘寶搜索“大碼”關鍵詞發現,有將近50萬家店鋪為商品打上了此類標簽。不難看出,在審美自由的時代,“大碼”悄然成了一個時尚新風口。
大碼不是“加肥加大”
“胖,但會打扮”是很多人對宋甯甯的評價,即便如穿搭博主般會打扮的她,在選購服裝時也有和其他胖女孩一樣的煩惱。“網購時看到好看的衣服也會心動下單,買回來后發現有的扣子根本扣不上,即便能穿下,也沒有模特上身的效果。”宋甯甯直言,曾經自己對網購衣服一直很抵觸,“明明跟客服確認過尺碼,但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這種感覺太讓人絕望了。”
在宋甯甯看來,市面上大多打上“大碼”標簽的服裝,只是正常服裝的“加肥加大”版,“大碼不等于XXL,它應該是服裝領域里的單獨體系?!?br />
同是“大碼女孩”的周稚依最喜歡的時尚單品是收腰連衣裙,“我是梨形身材,穿上長裙后,很難看出我有150斤。”據回憶,周稚依的體重自高三起幾乎沒有變化,也嘗試過塑形減脂,但因有甲狀腺類基礎疾病,很難將體重降下來?!拔以浺欢纫蝮w重過高感到自卑,直到在國外留學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穿衣風格,逐漸與身材和解?!?br />
周稚依表示,雖然大碼女裝在國內的電商平臺有很多選擇,但更多時候,她還是傾向于海淘?!疤詫毶系拇蟠a女裝雖然價格低,但質量卻一言難盡,和正常尺碼的女裝相比,很多大碼女裝少了些別出心裁的設計。”
與宋甯甯、周稚依一樣積極樂觀,有自己穿搭理念的“大碼女孩”不在少數,但她們也有同樣的困擾。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一些“大碼網紅”的服裝購物開箱視頻下,有許多抱怨大碼服裝“質量差”“款式少”“細節設計不到位”的評論,這也間接反映出大碼服飾在國內市場的不成熟之處。對這一批年輕的大碼女裝消費者來說,她們希望有更多個性化、高品質的選擇。
需求不斷擴大,市場需要“高質量玩家”
因肥胖率較高等原因,歐美的設計師及品牌對大碼女裝的探索更早一些。意大利高級女裝品牌Max Mara在1980年推出了專為大碼女性設計的副線品牌Marina Rinaldi,成為第一個高級大碼女裝品牌。20世紀初,曾是母嬰用品品牌的Lane Bryant轉戰大碼女裝領域,此后成為了專注于大碼女性服飾的快時尚品牌。
相比之下,國內大碼女裝起步較晚,一直到2007年,市場才迎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碼女裝品牌“十大X”,其母公司和Lane Bryant相似,靠母嬰用品起家。只可惜“十大X”并沒有像Lane Bryant那樣持續深耕,便匆匆退出了大碼女裝市場。往后的十余年中,市場對大碼女裝服飾需求逐漸擴大,電商平臺看似涌現出許多商家,但有品質的相對有限。
這一“混亂”局面,在兩年前逐漸被打破。
借助于短視頻平臺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女性坦然面對身材的“不完美”,更多的大碼女性開始發聲。抖音數據顯示,自2020年下半年起,“大碼”“微胖”等標簽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2020年6月,楊天真在微博宣布卸任所有經紀人業務,轉向直播行業,發力個人大碼女裝品牌Plusmall;7月25日,楊天真在小紅書開啟直播帶貨首秀。當晚,楊天真首場帶貨成交總額超736萬元,個人大碼女裝首次預售超過3000件。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Plusmall的整體風格帶著創始人楊天真的強烈個人色彩,以西裝、裙裝為主,有別于僅為“遮肉”而生的大碼女裝,職場大碼女孩兒更容易在這里選到適合自己的“戰袍”。
此外,2021年天貓6·18期間,女裝品牌獨束成為大碼女裝類目的銷售冠軍。該品牌在售服裝的尺碼范圍為M至4XL。其中,銷量最高的是較為寬松的紅色碎花連衣裙。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獨束的服裝幾乎都擁有明顯的腰線,但不會過于貼合身體,評論中也多見“顯瘦”“拉長身材比例”等描述。記者觀察到,在獨束的直播間中,會由幾位身材類型不同的主播共同試穿和講解服裝,展示服裝的真實上身效果。
大碼女裝的發展“困局”,面料是關鍵?
盡管在Plusmall、獨束等品牌的運作下,人們對大碼女裝的認可有所改善,但目前來看,對于許多品牌來說,拓展大碼女裝領域仍存瓶頸。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小紅書注意到,不少用戶都指出部分小有名氣的大碼女裝品牌產品質量差。宋甯甯也表示,遇到版型好的衣服會多次回購同款,“大部分大碼女裝售價都很便宜,有些在設計上深得我心,但穿幾次就會出現破洞、起球等情況,有些甚至是‘一次性’服裝。”
針對這一現象,服裝制造方案解決機構Kedic Fashion Workshop聯合創始人Kazuki Kozuru-Salifoska曾表示,相比做普通尺碼的服飾,做大碼服飾需要耗費更多資源和時間?!昂仙硎孢m的大碼服飾不能只是簡單地仿照普通尺碼的服飾粗暴升級,大碼服飾往往更具立體效果,且大碼女生的身材差異更大?!倍糠执蟠a女裝品牌則將低價作為核心競爭力,犧牲了質量。
從事服裝生產的劉秋菊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在大碼女性的服裝設計上,大部分品牌都受困于材料。她表示:“大碼女裝的用戶對面料的要求更挑剔,對細微差別的感知也會更敏感,比如面料的損耗程度、是否起球、是否透氣等,都是品牌及生產商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br />
劉秋菊認為,由于面料研發成本高,很多大碼女裝電商品牌出于成本的考量,使用的面料不到位,影響大碼女裝上身后呈現的視覺效果和穿著體驗。“夏季大碼女裝對面料吸濕排汗功能的要求,比普通服裝要高,因此,光是在面料的研發上就會消耗品牌及工廠的大量人力物力?!?br />
隨著頭部大碼女裝品牌的涌現,這一市場的準入門檻也變得越來越高,但成熟品牌較少、質量無法保證以及缺少線下實體店鋪等,都是這一細分賽道面臨的問題。未來,大碼女孩們是否真的能迎來“穿衣自由”?
近幾年,“大碼”在時尚圈的地位逐步攀升,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啟用大碼模特,展示著“美更寬廣”的定義。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淘寶搜索“大碼”關鍵詞發現,有將近50萬家店鋪為商品打上了此類標簽。不難看出,在審美自由的時代,“大碼”悄然成了一個時尚新風口。
大碼不是“加肥加大”
“胖,但會打扮”是很多人對宋甯甯的評價,即便如穿搭博主般會打扮的她,在選購服裝時也有和其他胖女孩一樣的煩惱。“網購時看到好看的衣服也會心動下單,買回來后發現有的扣子根本扣不上,即便能穿下,也沒有模特上身的效果。”宋甯甯直言,曾經自己對網購衣服一直很抵觸,“明明跟客服確認過尺碼,但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這種感覺太讓人絕望了。”
在宋甯甯看來,市面上大多打上“大碼”標簽的服裝,只是正常服裝的“加肥加大”版,“大碼不等于XXL,它應該是服裝領域里的單獨體系?!?br />
同是“大碼女孩”的周稚依最喜歡的時尚單品是收腰連衣裙,“我是梨形身材,穿上長裙后,很難看出我有150斤。”據回憶,周稚依的體重自高三起幾乎沒有變化,也嘗試過塑形減脂,但因有甲狀腺類基礎疾病,很難將體重降下來?!拔以浺欢纫蝮w重過高感到自卑,直到在國外留學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穿衣風格,逐漸與身材和解?!?br />
周稚依表示,雖然大碼女裝在國內的電商平臺有很多選擇,但更多時候,她還是傾向于海淘?!疤詫毶系拇蟠a女裝雖然價格低,但質量卻一言難盡,和正常尺碼的女裝相比,很多大碼女裝少了些別出心裁的設計。”
與宋甯甯、周稚依一樣積極樂觀,有自己穿搭理念的“大碼女孩”不在少數,但她們也有同樣的困擾。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一些“大碼網紅”的服裝購物開箱視頻下,有許多抱怨大碼服裝“質量差”“款式少”“細節設計不到位”的評論,這也間接反映出大碼服飾在國內市場的不成熟之處。對這一批年輕的大碼女裝消費者來說,她們希望有更多個性化、高品質的選擇。
需求不斷擴大,市場需要“高質量玩家”
因肥胖率較高等原因,歐美的設計師及品牌對大碼女裝的探索更早一些。意大利高級女裝品牌Max Mara在1980年推出了專為大碼女性設計的副線品牌Marina Rinaldi,成為第一個高級大碼女裝品牌。20世紀初,曾是母嬰用品品牌的Lane Bryant轉戰大碼女裝領域,此后成為了專注于大碼女性服飾的快時尚品牌。
相比之下,國內大碼女裝起步較晚,一直到2007年,市場才迎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碼女裝品牌“十大X”,其母公司和Lane Bryant相似,靠母嬰用品起家。只可惜“十大X”并沒有像Lane Bryant那樣持續深耕,便匆匆退出了大碼女裝市場。往后的十余年中,市場對大碼女裝服飾需求逐漸擴大,電商平臺看似涌現出許多商家,但有品質的相對有限。
這一“混亂”局面,在兩年前逐漸被打破。
借助于短視頻平臺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女性坦然面對身材的“不完美”,更多的大碼女性開始發聲。抖音數據顯示,自2020年下半年起,“大碼”“微胖”等標簽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2020年6月,楊天真在微博宣布卸任所有經紀人業務,轉向直播行業,發力個人大碼女裝品牌Plusmall;7月25日,楊天真在小紅書開啟直播帶貨首秀。當晚,楊天真首場帶貨成交總額超736萬元,個人大碼女裝首次預售超過3000件。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Plusmall的整體風格帶著創始人楊天真的強烈個人色彩,以西裝、裙裝為主,有別于僅為“遮肉”而生的大碼女裝,職場大碼女孩兒更容易在這里選到適合自己的“戰袍”。
此外,2021年天貓6·18期間,女裝品牌獨束成為大碼女裝類目的銷售冠軍。該品牌在售服裝的尺碼范圍為M至4XL。其中,銷量最高的是較為寬松的紅色碎花連衣裙。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獨束的服裝幾乎都擁有明顯的腰線,但不會過于貼合身體,評論中也多見“顯瘦”“拉長身材比例”等描述。記者觀察到,在獨束的直播間中,會由幾位身材類型不同的主播共同試穿和講解服裝,展示服裝的真實上身效果。
大碼女裝的發展“困局”,面料是關鍵?
盡管在Plusmall、獨束等品牌的運作下,人們對大碼女裝的認可有所改善,但目前來看,對于許多品牌來說,拓展大碼女裝領域仍存瓶頸。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小紅書注意到,不少用戶都指出部分小有名氣的大碼女裝品牌產品質量差。宋甯甯也表示,遇到版型好的衣服會多次回購同款,“大部分大碼女裝售價都很便宜,有些在設計上深得我心,但穿幾次就會出現破洞、起球等情況,有些甚至是‘一次性’服裝。”
針對這一現象,服裝制造方案解決機構Kedic Fashion Workshop聯合創始人Kazuki Kozuru-Salifoska曾表示,相比做普通尺碼的服飾,做大碼服飾需要耗費更多資源和時間?!昂仙硎孢m的大碼服飾不能只是簡單地仿照普通尺碼的服飾粗暴升級,大碼服飾往往更具立體效果,且大碼女生的身材差異更大?!倍糠执蟠a女裝品牌則將低價作為核心競爭力,犧牲了質量。
從事服裝生產的劉秋菊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在大碼女性的服裝設計上,大部分品牌都受困于材料。她表示:“大碼女裝的用戶對面料的要求更挑剔,對細微差別的感知也會更敏感,比如面料的損耗程度、是否起球、是否透氣等,都是品牌及生產商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br />
劉秋菊認為,由于面料研發成本高,很多大碼女裝電商品牌出于成本的考量,使用的面料不到位,影響大碼女裝上身后呈現的視覺效果和穿著體驗。“夏季大碼女裝對面料吸濕排汗功能的要求,比普通服裝要高,因此,光是在面料的研發上就會消耗品牌及工廠的大量人力物力?!?br />
隨著頭部大碼女裝品牌的涌現,這一市場的準入門檻也變得越來越高,但成熟品牌較少、質量無法保證以及缺少線下實體店鋪等,都是這一細分賽道面臨的問題。未來,大碼女孩們是否真的能迎來“穿衣自由”?